德州知府不知所踪,赵辰年到达后,整顿了城防,将原先的编队打散了,输入了随行的兵源,设立新的宣抚使统领城防营,调任昔日平阳府经营有功的通判为新任同知,与原德州守备共同协理德州政务。意在瓦解德州当地军备若有何不妥之处,而外调而来的有能文官,与原驻地的武将共同决策,也是一方面图决策能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不令任何一方势力有机会一手遮天。

“陛下!陛下啊啊啊啊啊啊。”小林子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由远及近,从院门口到门外。

“何故惊慌至此。”还记得你是御前首席大太监么?放在明朝,你可能就是半个王了。

“摄政王殿下醒了!”

“好事啊。”

“于水盆净面时摔了布巾,形容,似极为不豫。”期期艾艾。

啊,东窗事发了,站起来绕到案前,从左踱到右,又从右到左,右手握拳,小臂平举,一拍左手掌心:“就说,是那个逃了的假同知姚记剃的如何?”

------------------

虽然知道他醒了,我心似彩蝶逐花,翩跹唯愿奔赴君侧。

但小林子是个老实的自己人,他说生气了,那应该是很气的,我还是避避风头吧。

但等了这许多时日,想念,远多过做了微末坏事的退避心态。于是趁着夜色,我还是悄悄出了宫。

甚至猜测他也许又歇下了也说不定,去见又是往日沉静安睡模样。没成想,他竟披衣在案前,左手垫在右手腕下,枕腕而书,时不时停下来,活动一下手腕。

“陛下……”我还没来得及让他噤声,端着一盏杏仁露的小厮就在门口出了声,我老脸一红,案前的人淡漠的目光扫过来,我自发地有一种“麻利给他滚过去”的自觉。

只得破罐子破摔地跨过门槛,把大麾往一旁架子一搁,端起小厮手里的杏仁露,示意他再去端一碗。

“你下去吧,不必再端一碗来了。”想念日久的声音响起,小厮乖觉地掩门离开。

他搁下笔,“夫子写的,是要呈到御前的折子?”

“唔。”他不置可否,我走上前去看,他也未制止。毛领子间隙,隐约露出纤细白皙的脖子,再往前,是光滑利落的下颌线,有些晃眼。

我细细看过折子上的内容,因当日的情形,除了昏沉多日的他以外,并无人知晓实情,多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