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页

很明显,为了听懂杨锐的《基因组学》,几位同学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的,看他们的笔记厚度都比其他学生厚一倍以上,上课的专注度更不用说,课后作业经常有将一个笔记本用完的架势。

这种学霸中的学霸,就是杨锐看到了,有时候也会心惊胆战,心中揣测,若是施一公仍然在清华读书的话,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水准吧。

不过,杨锐本来就不指望走个人路线,心惊胆战归心惊胆战,嫉妒远谈不上,各人自有际遇。科研这种东西也是讲积累的,多少学霸学阀级的人物都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了,仍然在科研一线工作,而且产出颇丰,他们能做出成果来自然免不了助手的贡献,但经验的因素依旧是重中之重。

杨锐现在就站在生物学的前线,尤其是基因领域的前线,在这块领地上,其他人还没搞清楚季节变化呢,他就已经栽种了好几季的稻子,甚至连水库肥料都搞好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别人想纯靠聪明种出更高的产量,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还不如靠天吃饭背语录靠谱一点。

杨锐也不在乎谈论自己的经验,《基因组学》对基因学的意义,就像是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一样,它极其重要,但只知道节气是种不出粮食来的,依然免不了汗水和付出。

归根结底,这种东西不是用来藏私的。

但不管怎么样,一个教室的人听节气听的是如痴如醉,而且,二十四节气听到第十个,正是听的爽的时间,教室内的气氛也是极好。

好为人师乃人类本性,杨锐其实上课也上的挺爽的,等铃声响起的时候,杨锐还拖堂了两分钟,才挥挥手说:“下课。”

话音落地,杨锐竟然有点茫然若失。

怪不得那么多研究员愿意担任教职,传到授业解惑所得到的直接反馈,简直令人欲罢不能。

“杨主任,辛苦了,今天是先回办公室还是先去吃饭?我让小食堂准备。”在学生们开始收拾东西的时间里,杨锐在清华的联络人孙建冲已经冲上台来,一副准备提包的样子。

“孙老师,不用忙了,我自己去食堂就行了。”杨锐比对方年轻几岁,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不忙不忙,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子,赶明儿,要是从美国回来一个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也得上来问,您是先吃饭还是先休息。”孙建冲笑呵呵的说着好听的话。

杨锐耸耸肩:“我是准备回办公室随便吃点就行了。”

孙建冲点头:“那我让小食堂烧一个汤给您送过去好了,今天来个什么汤?”

与杨锐接触了几次以后,孙建冲就摸清了杨锐的脾胃,这位主儿,就是回临时办公室也不是随便吃点的。不过,临时办公室毕竟不是厨房,简单易热的饭菜容易吃到嘴里,稍微复杂一点的菜式或者汤料就不行了,因此,这段时间,孙建冲经常是买份汤送到杨锐的办公室里,所谓征服男人的心,要从征服男人的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