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根据早先赫斯曼和苏联方面达成的协议,苏德之间的贸易及合作尽可能不产生国家间的现金支付,全部按照以物易物的原则进行结算——而对德国的私人企业而言,它们在苏联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变成对经济促进公司的应收款,在经济促进公司变卖了从苏联取回的原材料后,就能得到现金。

而为了顺利出手从苏联得到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经济促进公司在过去几年间,还和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和拜耳化学合作,在德国开设了几家专门提炼巴库原油的大型炼油厂,还计划在德国和波罗的境内数千家加油站。

因为在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特别是粮食、木材和石油产量都显著提升,有了较强的对外支付能力,使得苏德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

这当然也是因为愿意和苏联做生意的国家并不多,主要就是德国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则因为和苏联之间存在债务和投资纠纷(苏联的国有化政策让英法损失惨重),所以对苏联实行了一定的贸易制裁。

或许是因为在外贸活动中取得成功,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在1923年底就被调回了苏联,听说还升了职。

不过今天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看上去还是显得有些忧愁,可能是在为列宁而伤心,看见赫斯曼才勉强挤出一些笑容:“不,我还在对外贸易公司工作,我现在是负责汽车和飞机业务的副总经理。”

“娜塔莉,见到你真让人高兴。”克洛伊拉着小鲁道夫走了过来,和娜塔莉拥抱了一下,然后把三岁的儿子介绍给了娜塔莉,“这是我和赫斯曼的儿子鲁道夫……现在整天缠着我,只好带他一起来苏联了。”

“真是太可爱了。”娜塔莉摸了摸小家伙的脸——他长得像克洛伊,非常漂亮,有些害羞地看着娜塔莉——然后有些感慨地说,“我也想要个孩子,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没有机会?这个女人看上去可不像嫁不出去啊。赫斯曼望了娜塔莉一眼,发现对方也在看自己。两人的目光碰了下,然后又各自转开。

“列宁怎么样?”赫斯曼不动声色地问。

娜塔莉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民航的工作人员。

“大部分时间昏睡不醒,医生说他时日无多。”她说,“生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所以才把你这样的老朋友请来,看看能不能在他苏醒的时候见最后一面。”

“是这样啊……”赫斯曼想:自己在苏俄领袖们心中的地位还不低,这对以后双方的合作很有好处。

娜塔莉又说:“这次安排你们住民族饭店,那里刚刚装修过,非常漂亮。”

那是为了列宁同志的葬礼而装修的……预计会有许多外国友人和兄弟党的领导人来苏联。所以必须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莫斯科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显得蒸蒸日上。

机场的航站楼外,三辆黑色的奔驰6轿车依次停在路边。司机穿着黑色的制服,站在轿车旁,看见娜塔莉走来,立即拉开了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