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不过,柯伦泰却没有想到,在将要离开彼得格勒的当口,赫斯曼关心的居然是古董和艺术品……

“古董,还有艺术品,哪里有出售这些东西的商店?我要去信誉最好的古董商店。”

赫斯曼一边吃着斯莫尔尼宫的厨师(据柯伦泰说是彼得格勒的名厨,叫斯皮里东·伊万诺维奇·普丁)精心准备的早餐,一边和来访的柯伦泰说话。而克洛伊则在准备今天的行装,赫斯曼还是穿俄国人的军服,戴着红袖章,系上武装带,武装带上的枪套里插上一支上好子弹的纳干1895转轮手枪,克洛伊自己则带上一支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生产的军用手枪。

“在彼得格勒,最好的古董和艺术品商店都在涅瓦斯基大街。这是……”柯伦泰回答。

“那好,今天我们就去那里逛逛。”赫斯曼点了点头。

八月革命后的彼得格勒仍旧不大安全,虽然政治性的抗议活动减少了很多。但是抢劫和杀人事件却依旧层出不穷——毕竟革命不能当饭吃啊。带着大笔现金出门采购,还是得小心一点,所以赫斯曼就给克洛伊和自己都配了枪。

另外,军事革命委员会还给“安东诺夫委员”配了名警卫和一辆马车。警卫兼车夫是个名叫叶菲莫夫·彼得罗维奇·谢洛夫的年轻人,有张宽阔扁平的斯拉夫脸盘,一个好像大蒜头一样的鼻子,还留着乱糟糟的大胡子,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很多。和他接触了几天,赫斯曼觉得这家伙基本上还算靠谱,只是喝了酒以后总是色迷迷盯着克洛伊性感的身段……

马车出了戒备森严的斯莫尔尼宫,沿着涅瓦河边的马路滚动着前行,很快就到了涅瓦斯基大街。这里是彼得堡乃至整个俄罗斯最好的商业街,宽阔的大街两边都是非常漂亮的建筑,因为高度不允许超过冬宫,所以并不高大,但是外观都非常华丽。

透过马车的玻璃窗,赫斯曼欣赏着涅瓦斯基大街的景色,宽阔的街道上没有多少车辆,显得有些萧条。但是行人却很不少,大多是穿着比较考究的男男女女,他们是彼得堡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夺取了他们的政权,剥夺了他们对工厂的控制,但是暂时还没有触及他们除生产资料外的其他财产。所以他们还能维持比较体面的生活,但是这样生活已经是朝不保夕了。

因此,彼得格勒城内的资产阶级,现在大多在变卖家产准备逃走——和后世党国跑路的时候差不多,所有不方便携带的财产都价格暴跌!

还有一些不甘心的资本家,则在盼着赫斯曼这样的德国军人打进来——也不是很远了,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普斯科夫城附近!如果他们想来,最多两个星期,威廉二世就能成为彼得格勒的主人。

涅瓦斯基大街上也有一些穷人,戴着红袖章肩着长枪的工人到处巡逻;穿着破烂的“游吟诗人”(在赫斯曼看来类似于说唱艺人和乞丐)在街头弹唱;还有一些和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浓妆艳抹站在街角,她们原本可能是女学生,可能还拥有不错的家境,但是遇上这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现在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温饱了。

赫斯曼还遇到了一伙游行队伍,是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打着反战和平的标语,喊着同样的口号,不过场面并不激烈。和后世人们在纪录片和老电影上看到的不同,二次革命后的彼得堡并没有万众欢腾好像过节一样的场面。

此时哪怕是俄国无产阶级都不认为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强大的红色帝国。没有什么人认为布尔什维克的统治会持续几十年甚至更久。在他们看来,布尔什维克不过是战争路子走到头以后的唯一选择而已。如果布尔什维克从德国人那里得到的和平不让他们满意,他们很快会被人民抛弃……当然是用选票!

“路德维希,我们到了。”柯伦泰的声音响起时,马车已经在一栋巨大的,拥有很多巨大圆形立柱的建筑物前停了下来。

“这里是俄罗斯最好,也是最早的百货公司,名叫宫廷之座,建于1785年。里面就有好几家专卖古董和艺术品的商号,这里地下室里还有一座画廊,属于艺术家协会,里面有谢洛夫、施希金、马格罗夫斯基和列宾等大画家的作品。而且宫廷之座里面的商号都历史悠久,少说都有100年,他们是不卖赝品的。”

柯伦泰夫人一连串报出一堆俄国画家的名字,她显然是这方面的行家。赫斯曼对绘画的兴趣不高,在这一世,他喜欢的是制作精美的刀剑。不过眼下,他关心的只是古董在彼得格勒和苏黎世之间的差价。根据赫斯曼掌握的历史,俄国内战还要持续好些年。身为俄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肯定得在俄德之间频繁往来,这文物买卖看来有的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