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德国人的死脑筋!赫斯曼无力地想,自己不应该和克洛伊说清楚的……这个女人毕竟是个德国人,而且还是个有荣誉感的女伯爵。

“不过……”看到赫斯曼沮丧的样子,克洛伊微微有些得意,“我个人可以借钱给你。”她含着微笑,“在彼得格勒,我现在就能借你2000金马克。另外,你还可以预支几个月的津贴。如果不够,我可以给银行经理发电报。”

“太感谢了!”赫斯曼点点头表示感谢。“这样就能有三千多金马克了……在如今的彼得格勒,这可是一笔巨款!”

“那就帮忙帮到底吧。”克洛伊露出微笑。她确实喜欢赫斯曼,而且她还隐约感到对方也有同样的想法。“我认识一些瑞士的古董商人……虽然他们收货的价钱很低,但是肯定比彼得格勒这里贵上几倍。而且,你可以马上拿到钱。”

“这太好了!”赫斯曼更喜欢眼前这个女人了,“一起干吧,我们会很快发财的。”

克洛伊微微皱眉,沉默了一下,才缓缓地道:“路德维希,你可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帝国军人,总想着发财是不是有点……”

“不,我不是为自己发财。”赫斯曼笑着解释,“而是为了帝国!”

“为了帝国?”

赫斯曼点点头,语气已经凝重起来:“我们在俄国的工作,未必会拯救帝国!因为决定性的战场在西线,决定性的力量是美国……如果帝国真的不幸战败,将会枷锁一般的条约降临到德国身上。到时候就需要同俄国展开深入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拯救国家。这些合作并不一定是官方的,有时候会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展开。所以我需要资本,一笔启动的资本!”

这并不是用来忽悠克洛伊的漂亮话,赫斯曼的确有“实业救国”的打算。他知道一战后的德国存在很长时间的困难时期,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比如航空、造船、坦克等等,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而要打破这种限制,就必须联合苏联——历史上就是这样做的!想要项目不死、队伍不散、成果不丢,就必须要有市场,要有人掏钱买单。而被西方技术封锁的苏联,就是德国军工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

而赫斯曼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全面参与甚至主导战后的苏德合作,因为这些合作并不都是官方的,这就需要赫斯曼拥有自己的公司和一定的财力。

第三十一章 600吨黄金

在一间屋顶很高,光线阴暗,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大屋子里,墙上挂着几张地图,列宁坐在好像是艺术品的办公桌的后面,在他前面的一条红色绒布上放着一堆文件。伟大导师看到赫斯曼走进来,主动站起身,伸出右手和他握了一下。他现在穿着一套松垂宽大的西服,显得有些消瘦。他的秘书兼情人,同时也是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印涅萨·费多罗夫娜·阿曼德坐在他身边,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三十多岁,但是风韵犹存的女人,在瑞士的时候,赫斯曼就和她认识。他朝阿曼德点了下头,然后就在列宁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列宁冲着赫斯曼点点头,用充满感激地口吻说:“刚刚收到托洛茨基同志的报告,克伦斯基的叛军被打败了,我们胜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八月革命的胜利也离不开你的帮助。奥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列宁仍旧称赫斯曼为“奥托”,仿佛这个名字象征着两人的友谊。赫斯曼笑了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称呼同样说明两个关系亲近),你的友谊就是最好的感谢。”

列宁的友谊当然比黄金更有价值,凭着在俄国八月革命中的作用,赫斯曼回到柏林后肯定会得到少校军衔和一级铁十字勋章。然后因为和列宁的友谊,他可以再回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