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殿前论道

蒋奉文先是怒发冲冠,可说这说着又愣了一下,恍然道:

“我知道了,你是想通过质疑朱子,曲解经典,来哗众取宠,你别以为老夫听不出来!”

他这话,其实真的说到了点子上。

当初冯一博定下的策略,其实就是通过激进的方式引起关注。

说是哗众取宠一点也不为过。

按照传播学的说法,就是想要传播就要先建立联系。

这个时代又没有传媒,更没有网络。

建立联系的方式就是“口耳相传”。

好在无论什么时代,只要有足够的噱头,都能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

所以,冯一博才将目光所定在国子监,把那些纨绔当做了工具人。

而这些纨绔的作用,可不是传播的媒介,而是传播的噱头。

“我说不是通假字,确实是在质疑朱子,但怎么就曲解经典了呢?”

冯一博当然不承认,还狡辩道:

“即使是《四书章句集注之中,朱子也常常和程子的观点不同,为何他们能相互质疑,别人就不能呢?”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常常引用程颐和他学生的观点。

但不少地方,观点却不太一致。

当然,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有不同观点也很正常。

可现在这些,就被冯一博当做两人彼此质疑的证据。

蒋奉文一听,顿时三尸神暴跳,又指着冯一博骂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学程朱?”

见他刚冷静下来,两句话又被冯一博气得暴跳如雷。

三人就都有些明白,他为何会被刘正气哭了。

实在是这个国子监祭酒的脾气太急了。

“蒋夫子,我尊您是国子监祭酒,也是当代大儒,叫您一声夫子。”

常言道:凡事可一而不可再。

蒋奉文两次指着鼻子骂,冯一博虽然没真生气,这次也撂下脸来。

“但现在我很想问问,难道身为国子监祭酒,竟不知学术研究就是从质疑开始的吗?”

见蒋奉文一时语塞,冯一博就继续道:

“朱子可以质疑圣人的字是通假,别人就不能质疑圣人的字不是通假?”

“那请问大人,到底是圣人大还是朱子大?”

这个问题若是问启蒙的小孩,答桉一定是孔子最大。

但实际上,朱熹和他的门人却掌握了注经权。

当今文人都是按照程朱的注释去读四书,学得也都是朱熹的思想。

尤其是蒋奉文这样的理学大家,体会得更深一些。

硬要说谁大,还真不好说!

闻言,他也只能没好气的道:

“都比你大!”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却没有再继续深入。

他又不是要反对程朱,只是要掺入自己的私货罢了。

所以,他点到为止,又开始往回收了。

“话说回来,就算是通假字好了。”

冯一博朝蒋奉文笑了笑,又道:

“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知识就要及时的去践行,只有一边学习一边践行,才能让人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

这一次,他把通假字的错漏去掉。

除了将里面的话翻译成了白话,基本就是按照程颐说的去解释。

即使是蒋奉文听了,也不能说不对。

“你看,不管是不是通假字,学而这一句也是说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正是源于圣人之言!”

冯一博见蒋奉文被程子的话憋住,就又笑眯眯的道:

“蒋大人,所以我们提倡‘知行合一’可不是在曲解经典,而是在研究学问,想要光大儒门啊!”

蒋奉文开始以为,冯一博是要掀理学的桌。

可但现在一看,这是要在理学的桌上摆自己的菜?

他顿时又怒极,指着冯一博道:

“你你你!你……你这是言伪而辩!”

他这一急不要紧,竟将最近学生常用的“君子之诛”说了出来。

冯一博一听,顿时乐了。

他看向身边愣住刘正,笑道:

“浩然兄,看来咱们的方法还真有效啊!就连祭酒大人都开始践行‘君子之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