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殿前论道

他真正担忧的,其实还是牵连到张松越。

“若是牵连到别人就不做了,那就什么也做不成。”

既然刘正自顾自的说起自己的“担忧”。

那冯一博也自说自话,还补充道:

“当然,如果你认为不值得,或者觉得累了,那就放下吧!但是……”

两人看似各说各的,却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刘正叹了口气,显然不想就这么放弃。

只听冯一博微微顿了顿,又郑重道:

“千万不要想着,等什么时机成熟!”

“机会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坐等别人施舍时机,不如学会放弃。”

刘正闻言,也点点头,坚定的道:

“知行合一……”

正这时,有人忽然呵斥一声,打断了三人的讨论。

“什么狗屁‘知行合一’!”

那人走到三人旁边,一脸愤怒的道:

“朱子说的知先行后,你们却偏要搞些歪理邪说!”

知先行后,是《四书章句集注中的理念。

开篇的《学而第一说的就是这个理念。

三人寻声看去,原来竟是都中国子监的祭酒蒋奉文。

国子监最近被刘正搞得乌烟瘴气,“知行合一”的学说被不少学子奉为圭臬。

尤其是一众荫监,都是纨绔子弟。

本来,他们惹祸见了师长还惧怕几分。

可现在惹了祸却振振有词,说自己是奉行“君子之诛”。

蒋奉文这个祭酒气得去找张松越哭诉,都想要辞官了。

今日下朝,他才出殿外没多远,远远就看到刘正在一旁和人说话。

等他一过来,正好听到三人讨论什么“改革”。

等听到“知行合一”四个字,他顿时就火冒三丈,上来就是一顿训斥。

“‘知先行后’也是要‘知行合一’,况且,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冯一博闻言笑着接口,却故意把“说”这个通假字念成了本音。

蒋奉文顿时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时,又听冯一博继续道:

“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这个‘习’本身就有实践的意思,‘学而实习之’不就是学了要去践行吗?‘不亦说乎’,不就别光说不练吗?不然学了满肚子学问,用来附庸风雅吗?”

既然对方说《四书章句集注,那冯一博也引用这本书里的内容。

只是对方说的是朱熹的观点,而他说的则是程颐的观点。

当然,后面还有他故意留下的漏洞,也是他自己藏的私货。

“笑死人了!”

蒋奉文真的被气笑了。

怎么说,冯一博也是朝堂有数的大员。

他自然是认识的。

可现在听到冯一博把《论语都念错了,这个教书育人的国子监祭酒如何能忍?

更何况,刚刚他远远就听着三人说着改革,又研究“知行合一”。

蒋奉文已经明白,眼前三人都和新搞出来的学说脱不开干系。

如今听冯一博接口,自然更认定是他们搞出来的这个学说。

多日以来的憋屈,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出来。

好在,毕竟是斯文人。

即使给他机会,发泄起来也没动手。

蒋奉文只指着冯一博,怒斥道:

“堂堂一甲进士,礼部右侍郎,竟把《论语开篇都念错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被指着鼻子训斥,冯一博也不生气,还乐呵呵的道:

“‘说’是通假字,还和后面的‘乐’字一个意思,圣人和弟子说话的时候还讲究对仗。只是我想问问夫子,朱子可以说是通假字,那我为何不能说圣人说不是通假字?”

他不知道蒋奉文听到多少,怕他在这里问起改革的事。

于是故意留下的漏洞,引导蒋奉文指出这个错误。

从而将话题定调为讨论学问。

而这两个字,都是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定的音,后世也大多沿用了下来。

按照朱熹的说法,“说,悦同”,就是喜悦的意思。

后面的“乐”,音“洛”,根据那个时代的韵书,是欢乐的乐这个音,也是喜悦的意思。

“不学无术之辈!朱子什么时候说圣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