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么多?”江太川谨慎道,“你们该不会是反动分子,打着太丰县的旗号,想要恶意收购,做空棉价吧?”

“怎么可能!”校嘉华佩服连长同志的脑洞。

她苦笑:“您放心,投机倒把,牢底坐穿,我们可没这个胆。”

更何况,小十万的棉花货款,就是把老公卖了,她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孟建设没好气:“我做担保,她不是‘倒爷’,最多就是鬼灵精,敢拿烤包子收买我和学生。”

校嘉华:“……”

孟建设心里叹气,其实他也没整明白,昨天怎么就被小媳妇的笑容感染,头脑一热,答应帮忙了呢!

算了,帮都帮了。

玩笑这么一开,江太川终于宽心了。

事实上,他是期盼促成此次合作的。

缇县的长绒棉虽好,但种植面积少,生产利用低,这几年合作的棉纺厂仅限本地,以及周边的陕甘宁。

当下国内纺织行业,主力原材料,依然是江淮、华北地区种植的传统棉,南疆的长绒棉,影响力还远远不及。

再好的棉花,也要投入纺织生产,才能不断被检验,进而改良、推广。

江太川曾经做过调研,太丰县是经济强县,该县的国棉厂和供销社公司,都是模范单位。尤其是国棉厂,棉纺设备先进,织造技术远超陕甘宁,甚至不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南疆的长绒棉和她们合作,无疑是双赢。

长此以往,对比合作得到的好处,中间那点运输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想到这里,江太川干脆决定:“今天中午,我就给团部领导打电话,汇报具体的合作事宜。”

校嘉华一看有戏,适时提出关键问题,“钱我们不缺,只是,近百吨棉花,交通运输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