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朱秀投唐

王向元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微臣起初以为,是因节令有变而导致星象变化,没有、没有往南楚战事方面推测”

李璟震怒不已,本想把此人当堂革职逐出朝堂,瞥了眼神情淡然的朱秀,犹豫了下深吸几口气压住怒火。

不能让外臣看了笑话啊,等退朝以后在传旨处理此人。

王向元战战兢兢地起身回到百官队伍里站好。

朱秀微微昂首,坦然迎接无数朝他投来的惊奇目光。

天象说用来预测气候天气还是有些用处的,但要用来问卜吉凶,断人生死那就毫无科学依据了。

他说的这些不过是星象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而已,强行套用在既定事实上,用来唬唬人罢了。

王向元其实只说错一点,并非是因为季节变化而导致星象变化,而是星象运转变化导致季节变化。

当然,这需要了解地球和星系的关系,虽然只是一些天文地理的常识,但在十世纪的中国,普遍信奉浑天说的儒家学者还不具备如此宏观的视野。

司天台这种迷信多于科学的机构,地位其实比较尴尬。

在时人看来,天象往往代表吉凶祸福,而皇帝又贵为天子,天象变化与皇帝天然脱不了关系。

往大了说,甚至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

所以司天台轻易不敢下定论,特别是涉及到国家重大事务,更是谨言慎行。

皇帝不过问自然最好,皇帝若是来了兴致,想从天象上推断国事,那么司天台就要绞尽脑汁想一个既能使人信服,事后又能避免追责的说辞。

当然,强如袁天罡、李淳风又另当别论,这两大神棍在世人看来已是半仙之体,随便说句话都能让人深信不疑。

朱秀之所以敢胡诌,是因为他在王令温送来的情报,和李璟手里的官方军报里,看见了三个人的名字:刘言、周行逢、王逵

别人不知道这三位是何许人物,朱秀这个穿越来的“巴格”却十分了解。

这三位在历史上,可是在南楚灭亡后,一直活跃于湖南境域的藩镇首领。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坚决不降唐的死硬派。

目前来说,这三人出现的比原定历史轨迹稍早了些。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看到这三个人出现在边镐的军报里,朱秀就知道,唐军想一举占据湖南全境基本不可能。

这三个人可是湖南境内藩镇势力的最后辉煌,边镐只是个三流将军,打打内斗专家马氏兄弟还可以,碰上这三个马氏悍将,绝对占不到便宜。

边镐是李弘冀和宋齐丘联手举荐的大将,他的胜败关系到太子党派的颜面。

李弘冀怒不可遏:“危言耸听!边镐将军乃是沙场宿将,绝无可能败在楚军一群无名小辈手里!”

朱秀揖礼道:“殿下可敢与我打赌,半月之内,长沙局势必定生变!”

李弘冀想都不想:“有何不敢?如若边镐将军攻破衡州捉住马希崇,你当如何?”

朱秀笑道:“如果边镐将军战事顺利,在下任凭太子处置。否则,太子殿下便输给我五百两黄金!”

李弘冀气笑了,“大胆狂徒,你以为自己一条小命值五百两金子?好!孤和你赌了!”

朱秀嘿嘿一笑,眼睛里冒光,似乎那五百两金子已经放在眼前。

“朱兄,慎言啊!”缩在人堆里的李从嘉忧心忡忡地朝他小声喊道。

朱秀挤挤眼以作安慰。

周宗和徐铉相视苦笑,在他们看来打赌没有必要,完全是少年意气。

薛居正沉默不言,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李璟摆摆手示意李弘冀莫要多言,深深看了眼朱秀道:“待会大朝会后,你且到万春殿东阁房来,朕还有些话要问你。”

“外臣遵旨。”朱秀揖礼,退到一旁,和薛居正站在一众五品官行列里。

接下来的大朝会商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一刻钟后便散朝,百官陆续走出大殿。

早有宦官领了李璟旨意,找到朱秀带着他走侧面附门穿过回廊,一路往万春殿东阁房走去。

《控卫在此》

“请外臣在此稍候。”

来到万春殿东阁前,宦官恭敬揖礼,朱秀道了声谢,耐着性子等候。

阁房深处隐隐传来李璟的怒斥声,还夹杂些许李弘冀委屈又悲愤的告状声。

似乎是为了刚才大朝会上,李弘冀先是用隐帝死因诘难薛居正,没想到反被薛居正驳斥得哑口无言,而后又不顾太子之尊,和一个外臣打赌,丢尽皇家颜面。

过了会,李弘冀垂头丧气走出阁房,眼圈红红,看样子被老父亲痛骂一顿。

“殿下。”朱秀拱拱手,笑容温和,仿佛不久前的争执不存在。

李弘冀红着眼,恶狠狠地低声道:“孤等着取你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