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寻亲之路

没过一会,店小二把菜上齐。

一盘清蒸河虾,一碟酱汁蘸料,一盘荷叶糯米饼,一份油酥,还有两碗清澹羹汤。

潘美舀了一碗羹汤尝了口,果然清香可口,又一连喝下三碗。

三人动快,店小二倒也没哄他们,这几样清澹小菜吃起来当真清爽开胃。

“怎么样客官,咱板桥店的菜式还不错吧?别的不敢说,要论吃的,板桥店大大小小五十几家食肆,就没一家差的!就连一块寻常的老面馍馍,咱板桥店人做的就是比外边的好吃!”

店小二得意洋洋,对自己板桥店本地人的身份充满自豪。

朱秀使了个眼色,潘美从怀里摸出一块拇指大小的碎银塞进店小二手里。

店小二一愣,下意识攥紧,喜悦之色如同水波,从眉宇间荡漾开。

“哎哟!~三位官人可真是太客气啦!有啥需要效劳的,三位尽管说!小人在这板桥店土生土长,就没有不知道的人和事!”

店小二眉开眼笑地作作揖。

虽说见多了走南闯北的商贩,但一出手就拿银两打赏的豪客,一年到头也遇不上一个。

朱秀笑道:“听你的口气,好像知道我们来此作何?”

店小二谄笑道:“您三位操着开封官话,苎麻外衫里衬着细绸衣,这二位还佩戴兵器,一看就不像是跑商的,来到这板桥店,不是寻人就是公干!”

潘美打量他一眼,惊讶道:“你小子倒是好眼色!”

店小二得意道:“招呼的客人多了,眼珠子自然得放亮些。”

朱秀笑道:“你可知,这板桥店有没有姓朱的人家?”

店小二笑道:“在咱这片地儿,姓朱的虽然少,但也有那么几家,不知官人打听的是哪一家?”

朱秀想了想道:“具体哪一家我也说不出,只知道这户朱姓人家不是本地人,大概几年前从北边迁来,口音应该是淮东濠州一带。”

店小二搔搔头,为难道:“官人还真把小的问住了,小人知道的几户朱姓人家,都是本地百姓,没有外地迁来的。”

潘美瞪他一眼:“没用的东西!刚才还吹嘘自己土生土长,无所不知!”

店小二红了脸,讪讪道:“板桥店外来户多,来来往往的,每日里不知道要出入多少人,黑户、逃户、流民不老少,那些没口没籍的外地户,小人可就真不知道了”

朱秀摆摆手:“罢了,你下去忙吧,帮我们留心打听打听,若是有淮东来的人家,劳烦告知一声。”

“诶~小人记住了!”店小二点头哈腰,刚转身没走几步,一拍脑门跑回来道:“小人刚刚想起来一件事,倒是跟姓朱的有关系。”

朱秀忙道:“何事?赶快说说!”

“是这样,前几日,南洼子那一片,听说有一户姓朱的佃农,与人密谋着要逃往北边,被主家逮个正着!一家子被官差拿住,押往江宁,说是要定罪杀头!

佃户私自脱籍可是重罪,这家人怕是没活路了。

那姓朱的汉子在通远货行打杂,小人和货行里的几个力夫老哥相熟,也是从他们口中听来的”

朱秀听得仔细,问道:“这户朱姓人家是哪里人?”

店小二回想道:“具体哪里人小的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不是本乡人!南洼子里住的都是些穷佃户,还有各处商行打杂的苦力,大多是些外乡人。”

潘美奇怪道:“就算是逃户,也不至于全家杀头,还惹来官差?这朱家人也是,好好的佃户不做,为啥要逃?”

“害~官人有所不知,这朱姓佃户的主家可是大名鼎鼎的周家,家主乃是拱圣军统军,禁军将军周翎!

周家可了不得,在咱们江南可是一等一的豪族,跟许多显赫权贵都有关系哩!

那周翎三十二岁就当上将军,统领禁军保卫江宁。

这姓朱的佃户竟敢得罪周家,那可不是寿星公吃砒霜-找死么!

至于说朱家人为啥要当逃户,其实也怨不得他们。

周家的佃租年年上涨,背地里被人叫作扒皮鬼,周家的佃户们哪个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