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钱荒

话音刚落,一旁的萧瑀开口道:“大都督,恕老夫直言,此法并不可行,据我所知,如今关中一带的铜币也很紧张,另外,朝廷也没有足够的铜来打造铜币。”

萧瑀曾担任过两次宰相,对于大唐现在的情况很是清楚。

杨帆呵呵一笑,继续说道:

“既然朝廷没有足够的铜来铸造钱币,那就只有用其他的钱币来代替。”

在大唐以前,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是以铜币作为交易货币。

这也导致了形成惯性思维,所以根本没有人想过用其他的钱币来代替。

“其他钱币,莫非你说的是银子或者金子?”

萧瑀听到杨帆说可以用其他钱币解决铜币紧缺的问题,第一时间想到了金子和银子。

虽然金子和银子在普通的交易中并不经常用,但确实也纳入了货币的交易范畴。

可惜金子和银子的价值太高,在日常的交易中并不方便,所以很难推行下去。

“不,某的意思是推行一种全新的货币,这种货币与铜币以一比一、或以倍数的比例进行置换。”

杨帆的回答,让大家更加疑惑了。

在众人看来,杨帆这个方法也并不可行。

见到众人不解的样子,杨帆当然知道大家所想,而是再次说道:“诸位,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局限于铸造铜币呢?如今朝廷已经掌握了活字印刷术,而且也能够批量生产纸张,为何不能用纸币代替呢?”

据杨帆所知,纸币的产生就是在宋朝,也就是所谓的银票。

因为在原历史中,宋朝已经逐渐掌握了纸张的批量生产和活字印刷术。

如今自己已经把这两样东西全部献给了李二陛下,大唐就有了铸造纸币的先决条件。

既然有更简便的方法,干嘛非要在铜币这棵树上吊死。

用纸币代替铜币作为货币,这真的可行么?

在场的人都是一脸问号!

在众人看来,谁会用金、银、铜这些贵重的金属去兑换那不值钱的纸币呀?

这大概就是思维的惯性吧。

“大都督,如果用纸币,岂不是会天下大乱,毕竟谁都可以彷制?”

权万纪有些想不通,讲出了心头的疑惑。

其他人也是一点不解,纷纷附和道:“对啊大都督,不铸造铜钱,改用纸币,虽然钱荒解决了,但岂不是会让钱币泛滥?”

杨帆笑着解释:“想要用纸币替换铜币,这种纸币必需要满足几个特点,一是容易携带、不容易彷制,二是能够大批量生产,三是要有相当价值的金币、银币或者铜币等贵重金属储备。”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国民生产总值预估发行相应的纸币,同时需要由帝国信用作为保证,不进行胡乱印刷,这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虽然不知道通货膨胀的原理,但大家都是聪明人,还是能够明白杨帆话里的意思。

越琢磨越觉得杨帆的话有理,若真的是这样的话。

以后纸币代替铜币,不仅解决了铜币运输不便的问题,还能减少铸造铜币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纸币对于商人的交易也更加便利,起码不用做买卖的时候拉的铜钱比货物还多。

真要是推出了便携的纸币,各地的商人们一定会很快接受。

只要朝廷进行统一推行,定然能够在短期内取代铜币短缺的现象。

“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只需要朝廷的同意才行,这也不能够解决华亭县钱币短缺的问题啊。”

萧瑀不愧是担任过宰相的人,稍微想了想,就意识到了杨帆这个提议很妙?

如果真能推行,绝对受各方欢迎,而且操作性极强,真有可能短时间内缓解市面上的钱荒。

可惜,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皇帝和朝廷必须全力支持。

看到萧瑀意动,杨帆笑了笑。

今天之所以把他请来,本来就是想联合江南士族在江南一带设立银行。

没想到裴行俭今天提出了钱荒的问题,杨帆才决定合二为一,打算建立银行和推行纸币同时进行。

说句难听,天下的财富99%其实都掌控在权贵的手中。

江南也如此!

因此,只有得到这些江南士族的支持,这项政策才能够顺利进行。

毕竟,想要把纸币兑换过来,需要这些世家把藏起来的金银铜币全部拿出来兑换。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参与,江南世家当然不肯拿他们自认为贵重的金属来换这些不可预估价值的纸币。

这也是为什么杨帆打算拉这些人入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