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钱荒

虽然全面建设华亭县需要钱,但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就花这么多钱吧?

如果按照大唐一年的税赋3000万来计算,500万贯已经相当于1/6。

这么大一笔钱在华亭县这屁大的地方就用完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贪污了。

如此一想,权万纪脸色一冷,肃然喝道:“是不是有人拿了不该拿的钱?大都督给咱们比朝廷还丰厚的俸禄,可不能让这些人来当蛀虫,你说说到底有谁?”

“权长史误会了!”裴行俭苦笑一声,赶紧解释。

原来,由于华亭县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每个月发给工人的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虽然账上的账目‘资金’充足,可大多都是粮食、锦帛等东西。

可发工人工资都需要铜钱啊!

现在华亭县流通的铜钱却不足了,因此才说没有钱了。

听到这儿,权万纪沉默了,他也没办法啊!

想了想,权万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看这样,不如还是问问大都督可否用锦帛、粮食来代替工人的工资,亦或者看大都督是否有其他的办法?”

虽然此次从扶桑国拉来了几船的铜,但大都督府可没有铸造钱币的权力。

再说,杨帆各种思想天马行空,也许有解决铜钱短缺的问题。

此次试航,不仅买下了一个储量惊人的银矿,还带回来那么多的银子,简直就是财神爷转世。

听到这话,裴行俭不由拍了一下脑袋,抱怨道:“对啊!大都督英明神武,说不准还真有解决的办法,某怎么这么笨呢!”

其实也不怪裴行俭这些人如此。

平日的时候杨帆只是抓大方向,很少插手具体事务,所以第一时间没想到杨帆也情有可原。

在场的人都对杨帆很有信心,立马表示赞同。

“那咱们一起去大都督府请教吧!”

来到大都督的时候,发现除了杨帆,还有宋国公萧瑀也在,众人赶紧行礼:“见过大都督,宋国公……”

杨帆摆了摆手:“大家无需多礼,坐在那边吧,此次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坐下后权万纪转头对着裴行俭说道:“裴县令,你把情况具体的跟大都督汇报一下。”

裴行俭赶紧介绍了一下华亭县现在面临的局面,特别是铜钱短缺的困境,然后静静等待着杨帆,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

听完,杨帆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朝历代,每个王朝强盛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危机,这是由于经济繁荣铜矿产量不足所导致的。

因为铜矿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制造钱币的数量。

如今不像后世,纸币不够,印钞机开起来就行了。

更何况,华夏的百姓都是最喜欢存钱的。

这样一来,百姓拿到工钱以后都藏在家里,很少拿出来用。

这也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越来越少,铜钱不足的现象自然是越演越烈。

虽然杨帆能够预见华亭县会出现铜钱短缺的现象,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而已。

看来要加快纸币改革的步伐了。

想到这儿,杨帆笑着说道:“铜钱越来越缺是必然现象,大家不必着急。”

权万纪一脸疑惑:“哦?这怎么说?为什么是必然现象呢?”

不仅是权万纪,所有的人都不懂其中的缘由。

杨帆呵呵一笑解释道:“很简单,百姓劳动就会产生价值,而产生的这些价值若没有足够的铜钱印制出来抵冲,那么这些劳动价值就会贬值,从而导致铜钱数量的流通不够;另一方面,百姓收到铜钱以后很喜欢储存起来以防万一,这就更加剧了铜钱的紧缺。”

对于后世经济学问题,杨帆只能以这种浅显的道理来进行解释。

虽然有些不恰当,但还是很形象的比喻了出来。

确实,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需要不断的进行循环。

如果创造了价值却没有体现出来,必然会导致钱币的紧张。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国家在计算gdp的时候,每年就会增发相对应的钱币。

这种新颖的解释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片刻,权万纪问道:“大都督,你这个形容倒是挺贴切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杨帆肯定的点了点头:“当然有办法,从其他地方调铜币过来,亦或者铸造出同等价值的铜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