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县令大人不仅同意他们抄录历年县试考题,还等他们辅导书写好后为之斧正,其态度更是温和的像亲近的邻里长辈,这让沈淳心里原本对杨县令不熟而产生的敬畏感都少了不少。

“因为我们是拿这些东西做正事,就像你平时有学问上的难题去请教夫子,夫子非但不怪罪,反而还很高兴一样。”而杨县令身为上元县的父母官,在双方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自然是想他们这些考生好的。

“说是这么说,可那是县令大人啊……”沈淳道,有时候他挺佩服池云亭的胆子的,明明年纪比他小,面对大人物的时候却比他还要镇定。

想到自己比池云亭还大两岁,沈淳不由咳嗽一声,挺直腰板,让自己撑起来,他比池云亭还大,不能表现的比池云亭这个弟弟还没底气。

取得县令大人的许可后,之后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就轮流前往县衙抄往年县试考题。

至于之前暂住在县衙,向杨县令请教的白承耀则已经回了府学。

对于辅导书怎么编写,全在池云亭那份计划书上,重点提取县试考题的重点,给他们列出优秀考卷做参考。

别的不说,池云亭和沈淳两个都是从考生过来的,多少都知道考生路上遇到的障碍。

当然以他们两人的水平,遇到的障碍可能没那么多,这点则需要借助沈淳的那些同窗们。

沈淳的同窗人数比池云亭的同窗人数多的多,水平也不一,县试、府试水平皆有,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沈淳就把问题都收集起来,然后再和池云亭挑出其中重点来解答。

收集问题的过程很是顺利,一听是池云亭也参与进来,虽然还有一些文人心里别扭,却也不愿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文人得知以后,觉得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未免太异想天开,毕竟他们才多大,居然大言不惭的想著书,他们够那水平吗!

“可是,那个池云亭是府案首诶……”有考生犹豫道。

反观他们,没一个过府试的。

暗中嘲讽池云亭和沈淳两个的文人脸色不由一红,嘴硬道:“可是别忘了他们两个才多大,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反正我是信不过他们。”

对于池云亭和沈淳的文化水平他们嘲讽不了,能切入的也就只有池云亭和沈淳两人的年龄。

“怎么,你们该不会真觉得那两个半大点的孩子能弄出什么名堂吧?他们要是都能,那我们岂不是更能出书。”

池云亭不知道那些暗涌,其实古代的出书资格远没有后世来的严格,后世书籍想要出版还得被审核三观、色.情等,至于古代,诸多十八.禁小说都在书局明晃晃的摆着卖,属于完全合法的存在。

唯一的底线可能就是别宣扬造反,要不然才有可能被请去吃牢饭。

除此之外,就是原稿完整,再加上钱,就可以去找印刷坊印书。

这时候的书籍也没什么版权费,只有书籍印出来以后的分成,书卖的少就挣得少,书卖的多就挣得多。

所以事关自己的收入,池云亭和沈淳两个对辅导书一事很上心。

在此期间他们不止一次的翻阅早已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无形中学问越发精进。

所以就算他们出的书,卖的不是很火,他们也绝对不亏。

终于,历时一月,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把手上的原稿整理出来,直在桌面堆积有一沓厚。

“云亭,我已经帮你打听好印刷坊,咱们上元县有两个印刷坊,分别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价钱比活字印刷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