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初,联军已经推进到距离圣彼得堡市区仅几十公里的地方。沙俄政府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开始疏散城内的重要机构和人员。皇室成员在严密的护卫下撤离,部分政府官员也带着重要文件和资料匆匆离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离开圣彼得堡前,发表了一份慷慨激昂的演讲:“我的臣民们,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沙俄的精神永不磨灭!我们将战斗到底,直至夺回失去的一切!”尽管言辞坚定,但他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
然而,现实的残酷超出想象。联军迅速占领了圣彼得堡周边的战略要地,对城市形成了铁桶般的合围之势。沙俄军队被困在城内,物资供应渠道被切断,粮食、弹药等物资日益短缺。
在围城的艰难日子里,圣彼得堡城内的生活陷入了绝境。粮食价格飙升,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许多人只能靠吃野菜、树皮度日,饥饿和疾病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医院里挤满了伤病员,药品匮乏,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痛苦中死去。
即便如此,沙俄军队依然坚守着最后的信念。他们在城内利用残垣断壁修筑临时防御工事,准备与联军展开殊死搏斗。每一名士兵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誓要为帝国的尊严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5 月中旬,联军对圣彼得堡发起全面总攻。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泽许王国的军队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动进攻。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交织成一片,震耳欲聋。
联军的火炮持续轰击着城内的建筑,街道被炸得面目全非。沙俄军队则凭借着熟悉的地形,与联军展开逐街逐巷的争夺。每一栋房屋都成为了战斗的据点,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这场激烈的巷战持续了数周,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沙俄军队的抵抗越来越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一名沙俄老兵在临终前,紧紧握住战友的手说:“一定要守住,圣彼得堡不能丢!”
5 月底,经过长时间的苦战,沙俄军队的防线逐渐瓦解。圣彼得堡城内大部分地区已被联军占领,只剩下少数几个核心据点还在顽强坚守。
6 月初,沙俄军队的残余力量退守到圣彼得堡的市中心。这里是沙皇的宫殿和政府机关所在地,他们在这里进行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联军对市中心地区进行了严密包围,并不断发动猛烈攻击。沙俄军队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用最后的弹药和体力,顽强地抵御着联军的进攻。宫殿周围布满了弹坑,建筑伤痕累累,但沙俄士兵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此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继续抵抗,无疑将导致更多的无谓牺牲,整个城市可能会被彻底摧毁;而投降,则意味着沙俄帝国将承受巨大的耻辱,国家的命运将被改写。
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亚历山大二世最终决定派出使者与联军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