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沙俄的衰败与列强新格局

1871 年 3 月 17 日,沙俄在接连失去比萨拉比亚地区、华沙以及普沃茨克后,整个帝国被阴霾笼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紧急召见一众将领,他面色凝重,眼神中透着决绝:“圣彼得堡乃帝国心脏,务必倾尽全力守护,绝不能让敌军踏入半步!”

沙俄军队迅速行动,在圣彼得堡外围构建起坚固防线。工兵们日夜劳作,挖掘出一条条深邃的战壕,竖起密密麻麻的路障。老将库图佐夫亲临前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责任重大,他的目光坚定地扫视着防线,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与此同时,联军也在积极谋划对圣彼得堡的总攻。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率领下,士气高涨地朝着圣彼得堡进发。士兵们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步伐坚定。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在冯·毛奇将军的指挥下,以严谨的纪律和精良的装备成为联军的核心力量。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对每一项战术细节都反复推敲。泽许王国则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联军提供了大量先进的火炮和精准的通讯设备,极大地提升了联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3 月下旬,圣彼得堡郊外沦为一片血腥战场。联军的火炮率先发出怒吼,一排排炮弹呼啸着飞向沙俄防线。大地在炮火中颤抖,浓烟滚滚升腾,沙俄军队的前沿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沙俄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依托战壕顽强抵抗。“为了沙俄!”的呐喊声响彻战场,步枪和机枪的火舌不断喷吐,向冲锋的联军士兵射去。

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们高呼着“为了苏丹!”,如潮水般冲向沙俄防线。然而,沙俄军队的火力异常凶猛,冲在前面的士兵纷纷倒下,但后续部队依然勇往直前。

在另一侧,德意志帝国的精锐部队采用灵活的迂回战术,试图突破沙俄防线的侧翼。沙俄军队早有防备,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士兵们扭打在一起,刺刀与军刀交错,鲜血四溅,每一刻都充满了生死考验。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天,双方都伤亡惨重。联军未能突破沙俄的防线,而沙俄军队也疲惫不堪,但他们坚守阵地的决心丝毫未减,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进入 4 月,天气逐渐转暖,泥泞的战场稍有改善,这为双方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联军经过商讨,决定调整战略,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打沙俄防线的薄弱地段。

4 月中旬,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调集了更多的火炮,对选定的目标进行地毯式轰炸。泽许王国提供的先进后膛火炮威力巨大,炮弹准确地落在沙俄军队的阵地上,炸得土石飞溅。

沙俄军队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伤亡不断增加。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依然坚守着阵地。年轻的中尉伊万在战壕中大声激励战友:“我们身后就是圣彼得堡,绝不能后退!”他带领着士兵们一次次击退联军的进攻,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4 月下旬,经过连续不断的猛烈攻击,联军终于在沙俄防线的东南角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如猛虎般冲入缺口,迅速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

沙俄军队顿时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库图佐夫将军心急如焚,紧急调遣预备队前往增援。然而,联军的攻势锐不可当,增援部队在途中就遭遇联军的猛烈阻击,难以抵达关键位置。

随着联军的深入推进,圣彼得堡的局势愈发危急。城内的居民陷入恐慌,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们纷纷抢购粮食和生活用品,储备物资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围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