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风云际会中的转折与抉择

李鸿章心中暗喜,连忙应道:“公使放心,此事我定会如实禀报朝廷,相信朝廷会做出明智决策。”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地谋划之时,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北上,直逼北京。

咸丰皇帝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洋人欺人太甚,竟打到京城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咸丰皇帝在宫中来回踱步,不知所措。

大臣们纷纷献策,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抵抗。咸丰皇帝犹豫不决,最终决定逃往热河避难。

“朕先行前往热河,暂避锋芒。你们要妥善处理与洋人的事务,切不可误了大事!”咸丰皇帝临行前,对留守京城的大臣们千叮万嘱。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付之一炬,无数珍宝文物惨遭洗劫。

“这些洋人简直就是强盗!我堂堂天朝大国,竟遭此大辱!”一位清朝官员悲愤交加,捶胸顿足。 燃文书库

太平天国得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消息后,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李秀成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清军主力被洋人牵制,我们可趁机扩大地盘,减轻压力。”

而洪秀全则有所顾虑:“洋人势力不可小觑,我们与清军的战争尚未结束,不可贸然卷入与洋人的纷争。还是应以巩固自身实力为主。”

经过一番讨论,太平天国决定按兵不动,继续专注于应对清军的围剿。

曾国藩得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担忧国家的安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或许是个剿灭太平天国的契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洋人入侵,国难当头。但太平天国一日不除,我大清后患无穷。此时正是我们与洋人修好,共同对付太平天国的好时机。”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在曾国藩的推动下,清帝国与英法等国开始了艰难的谈判。为了换取洋人的支持,清帝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这些条约实乃奇耻大辱,但为了剿灭太平天国,也只能暂且忍耐。”一位清朝大臣无奈地叹息道。

随着清帝国与洋人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曾国藩再次集结兵力,对太平天国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