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他先提出了要直接将这些方士都腰斩弃市,太子便站出来劝说父亲以德服人,再给他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直接处死太便宜他们,啊不是,太凶残了,会叫庶民不安。不如把他们送去边郡修长城,还能顶替一部分服徭役的庶民,让那些庶民能减少些工作量。

始皇帝于是做出不太高兴的样子,但还是采纳了太子的提议。

消息传出去之后,庶民们知道了太子仁德爱民,只要秦二世上位他们就能有好日子过。于是大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盼头,也不再想着闹事了。

反贼们则看到了帝王与太子“不和”,仿佛有了可乘之机。

后续被这个错误消息坑到沟里就是后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说文解字》一书中曾写过:阬,閬也。閬,门高也。

意思就是说“阬”就是“閬”的意思,而“閬”则指的是高高的门,也可以引申为高墙。

所以《史记》中的“阬之咸阳”应该是关在咸阳的高墙里的意思,即关入咸阳的牢狱之中。搭配后面记载的发配边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

这与汉朝许多恶意抹黑的记录歪曲成的“坑杀”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如果都坑杀了,哪里还能有后面的发配边疆?

坑杀这个说法最初来自西汉初年某部小说类型的作品,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不断借鉴和演变,从一开始的坑杀方士又变成了坑杀儒生。

甚至最初的故事原型,和始皇帝都没什么关系,是其他时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