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这些人关押在咸阳牢狱中,而后又在太子的劝说下把人送去边境修长城。

太子说的对,这些人都是男丁,杀了可惜。不如拉去干苦力,还能废物利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扶苏和正史上公子扶苏的区别。

《史记》记载历史上这些人被抓后“皆阬之咸阳”,并且广而告之,警告天下人不要学他们。之后“益发谪徙边”,也就是贬职之后发配边疆。

但是正史上的始皇帝遭到了公子扶苏的劝阻,扶苏认为这样的惩罚太重了,会导致人心不稳。希望父亲为了治下安稳,可以减轻一些处罚。

除此之外,扶苏还提到了“远方黔首未集”,说的是边境的庶民还没有彻底归附大秦。

扶苏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把这么一群妖言惑众的人送去边境,恐怕会反而给他们创造了煽动人心的最佳条件。

同人文中的太子扶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更在意父亲的感受。既然父亲为了这些人大动肝火,那他肯定不能劝父亲轻拿轻放。

凭什么轻拿轻放呢?

这些人胆敢污蔑父亲,那就都别想好过!

所以扶苏私底下赞同了父亲将人派去边郡的想法。

担忧他们去边郡煽动民心,那就派人严加看管,不许他们接触庶民。

人心不安定就用别的法子安定,不是说他这个仁厚的长公子被寄予厚望吗?那就利用他的名望来安抚庶民。

最后扶苏和父亲联手做了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