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队伍又名“东省青年队”和“东省体大校队”。

每年会出战两个队,是二队每年最重要的比赛。

这比赛非常累,因为报名的队伍多是大学校队,各俱乐部二队、三队,甚至还包括一些单位厂区的民间组织。

所以会从市里一路打到省里,再从省里打到全国,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比赛会压缩在半个月内,白天黑夜地打。

东省这边,举办省级比赛的场地,自然就是东省球队了。

上午两场、下午两场、中午两场。

这还只是一个球场的使用量。

为了能够尽快拉完这个过程,东省队开放了三个球场,在和体育局申报之后,这些球队每天最起码都要比三场球。

东省有九个民间组织球队,二十三个大学校队。

东省青年队、东省体大校队,这两只球队就是由东省队选拔出来的队员组建。

36支球队,采取的依旧是积分制,最后分数最高的两个球队,会前往全国赛场打比赛。

当然,按照赛场的专业性,不出意外,东省队的球场依旧会是全国赛的举办场所之一。

东省2队确实很强,打民间队基本一打一赢,但小队的主力队就没那么好打,同样难打的还有东省队的另外一支队伍。

球场里,这几天热闹的不行,进来看比赛的观众也很多。

免费,旨在推广斯篮搏,增加赛场气氛。

周山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主要负责在球场这边的比赛。

同一时间的三场比赛,大赛组会按照对抗双方的实力水平,将最有看点的比赛安排在球场这边。

基本东省队的比赛都被安排在了这一边。

杭阳既不当教练也不当裁判,队长的工作也交给每个小队自己推选,他就是个加油助威的啦啦队。

虽然是弱队的比赛,但年轻人会有一些很有意思、大胆的想法,就比如不要防守不要后卫,一群大前锋组队前冲,这是职业球队绝不可能出现的编排,但当有人去做的时候,就会吸引杭阳关注,这样的安排有没有用?能不能作为一种奇妙战术使用?

宫明本来也该打U22青年赛,但他拒绝了。

队里也是一样的意思。

这个级别对于宫明来说太简单,对他已经没有提升,作为联赛首发,他后面上场锻炼的机会多了去了。

参加这样的比赛,很难说会不会受伤,意外总是来的错不及防,宋子轩可以参加青年赛,是因为他前面有项卫顶着,一旦宫明受伤,东省队这个赛季完蛋了。

没有训练,宫明就和杭阳坐在一起,旁边还有来做采访报道的杭宜雅,以及和杭宜雅隔了一排,坐在另外一头的郑芊芊。

聊聊比赛,精彩的时候鼓掌叫好,有人要上前合照杭阳来者不拒,但实在是多了就做大合照。

东省队的球场每天都很热闹,不仅仅是本省本市的人过来,还有一些外省的专门飞过来看比赛,看杭阳,看东省队。

一转眼,四天过去,比赛进程完成了大半。

民间组织的球队被打的只剩下一个,分数比较靠前的。

中上游最多的是来自各个体育高校的队伍。

最高分是阎琰和时景组成的东省体大校队,他们比东省青年队多比了一场,不过双方都保持着全胜的记录。

今天,就是这两个球队的第一次打。

他们会分主场客场地打两场,当然都是东省的家人,没有什么主客场的区分,只说打两场就完事。

最后哪边儿赢了,得分数最高,基本就代表了他们是华国最顶尖的一批青年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