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理论家,他有理由发现其中的疑点——如果他在与其他军吏扯皮、指挥部署、分配军粮直至决定突围期间,有精力仔细研究的话。

黄宣默然点头,脸色严肃而不作伪。

“汝可有虚言。”这一句,黄宣是听的清清楚楚,他很是郑重的摇头,道:“秦王已至河内,从邯郸到这里的道路,已经不同了。”

“那军粮呢?”

黄宣摇头。

赵括几乎可以称的上是面如土色,这是心脾功能不好的征兆,看来这些天,他的生活质量很有问题,用现代的说法,就是亚健康。

赵括看了身边的军官一眼,道:“赵王可有命令。”

黄宣还是摇头,这不符合计划,他看着赵括,道:“我需要将军的手令,去向赵王复命,并通知他这里的情况,若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

有一将领不信任的问道:“既然封锁如此严密,你又是如何通过丹水一线的?”

“和我一起来的计有百人,也许还会有其他人来。”黄宣脸上淡然,心里却笑开了花。

“罢了。”赵括心力交瘁的挥挥手,赵军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内外齐攻,打破封锁圈,若是如此,甚至有可能将相当数量的秦人留在上党郡。

然而,当黄宣无情的打破了这个希望之后,赵括对胜利的渴望突然淡去,他甚至不愿意去想一想,若是这支赵国主力师被秦国围歼的后果是什么。

第一百四十九章 长平之战(4)

军吏重新检查了黄宣手上的信函,由于只是伪装信使,简单的签章根本找不出错漏。实际上,黄宣拿到这些东西,也是在即将进入大营的时候,那时洛林已经仔细的扫描了赵括的大帐,就算他想要虎符,也不过分分钟的事情。

喊杀声又起,大约是秦军的新一轮进攻。如今两方的状态是完全不等的,赵军不耐久战,只好以精锐之师冲击秦军,而后者又不愿赵军积蓄体力,故而在赵军进攻的间隙,派出轻兵骚扰,双方反反复复,直到其中一方受不了为止。

得知黄宣并没有带来具有建设性的东西,赵括就将他从大帐中赶了出来。一名小校拿着赵括的书信,道:“大人,我们这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