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

“哈哈哈……”

“平身,平身!”

父子二人今儿的心情似乎都不错,一个叫大家伙儿平身,一个干脆开怀大笑。

底下的人都站直了身子,还在偷眼儿打量朱慈炯、朱和墭……大暖棚里面的采光不大行,虽然点了不少蜡烛,但稍远一点的人还是看不太清两人的面孔。只道是两个黄衣黄巾、长剑空锤的虬髯大汉。

看着就有点草莽英雄的意思……如果不是大清朝廷一遍遍的认证,还真没什么人会相信他俩是崇祯皇帝的子孙。

“坐,都坐!”

朱和墭洪亮的嗓门又响了起来,笑呵呵地让大家伙儿都落座。

看到众人乱纷纷坐下后,朱和墭道:“今儿是大明咨议会的第一届。这个咨议会看着挺不错的,可以让孤家和父王直接听听下面的民意,有什么要下面配合的,也能摊开来说。这叫协商政治……你们各抒己见,孤家和父王也能和你们当面协商。

所以这一届的咨议会是第一届,不是唯一一届。以后开咨议会协商政治,就是我新大明的祖宗家法了!地无分南北、贫富,都有资格派出咨议官来朝廷这边发表意见,有困难、有要求,都可以和朝廷提出!”

是政治协调商议,不是代议制!

这年头别说网络了,报纸电视都没有!君主久居深宫,太容易脱落群众了。

而一旦脱离群众,中央集权就是被架空的集权了,想要不被架空,不瞎指挥,就得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信息。

崇祯皇帝的教训就是久居深宫,对下情一无所知!

他给下面加派的三饷,账面上的数目也就两千万一年,实收不知道有没有一千五百万?

这笔银子对于大明当时的经济规模而言,其实也不算太多……问题向谁去拿?

大明朝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通货多少也不平衡。东南经济发达,海贸昌盛,白银流入很多,是可以拿出银子的……实际上这银子到了朝廷手里转一圈还是得到东南买粮食、买丝绸布匹、买铁料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