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页

“不然,自己检讨自己,不过是左手论右手,手心手背,又能论出什么?”马嘉植冷面而对。

“那你说要怎么论?”袁继咸皱起眉头。

马嘉植拱手:“当然是在朝堂上,光明正大,一条一条的论。”

袁继咸的脾气有点急,终于是忍不住了:“军机处大臣都是陛下亲命,就算是有所失误,也轮不到都察院公审。”

“阁老何出此言!”

见袁继咸动怒,马嘉植却是不惧,他高声道:“纠察百官,本就是都察院的职责,两千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等于宁远山海关已经没有了精锐骑兵,军机处是否有失误,岂能不查?都察院查了,又岂能说是公审?如果不然,还要都察院干什么?”

“好了,不用争了!”

这时,隆武帝清朗的声音飘来:“这一次吴三桂从喜峰口出击,袭击建虏粮道,是军机处谋划,朕同意的,如果说有失误,朕当是最大的那一个……”

听到此,马嘉植急忙躬身行礼。

“兵事不同于政事,有极强保密性质,不宜在朝堂上公开辩论,就交给军机处自己检讨吧。结果出来之后,通报都察院即可。朕再重申一遍,以后兵事之策,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宜在朝堂上公开检讨,违者,朕必重罚!”朱慈烺脸色严肃。

内心里,朱慈烺对马嘉植是不喜的,但他却也知道,无论马嘉植还是左都御史方岳贡,都是忠臣,清臣,他们性子或许执拗,但却不是佞臣、乱臣,对他们的行为或许不喜,但却不能因此而责罚他们,只能说大明朝的言官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警醒帝王,能创造海瑞那样千年难得一见的大能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言官逞口舌之乱,伤了忠臣,毁了国家的大策,比如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若非言官的乱弹劾,他岂能被罢黜?等到他罢黜,辽东一团糟,朝廷再启用他时,一切就都已经晚了。

——政事人事可以都由言官监督,但军事却不能让这些外行插手。

这是朱慈烺的内心想法,也一直在这么执行。

马嘉植还想要再争,但隆武陛下却已经起身离开。

“退朝~~”王之心悠扬的声音。

“恭送陛下~~”

朝臣都深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