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页

听到此,一直老井无波,静静倾听的周延儒猛地睁开了眼睛。

到现在,他终于是明白太子的用意了。

原来太子是盯上了河东和长芦的盐场!

甚至进一步的说,太子是盯上了两淮的盐商,也就是说,太子对左懋第查盐的结果是不满的,心中并没有放弃改革盐政的想法,但却换了一种战术,从正面强攻改成侧面迂回了……

周延儒想的很深,想的很多。

一些老奸巨猾的朝臣也都想到了,

但并不是每一个朝臣都能想这么远。

太子话音一落,立刻就有盐官站出反对,说盐税乃是太仓库(户部)的税收,岂能改到内廷?这违反祖制。若是京营军饷有困难,户部可以收了这两个盐场的盐税,交给内廷,但却不能将收税的权利,直接转到内廷。

不止一个,好一些言官都是这种想法。

对于遭到反对,朱慈烺一点都不意外,他静静倾听。

第601章 成功

见太子遭到言官的反对,御座上的崇祯帝的脸色不是太好看。大明财政一直分为两头,一头是户部的太仓,另一个头是内廷的内仓,神宗皇帝时,为了太仓和内廷,神宗皇帝和臣子们闹的很不愉快,后来虽然平息,但争议一直都存在。

对文官们来说,皇帝手里有这么大的财富,却不受户部监督,心里很是不安,担心皇帝会乱花钱,因此但是有机会,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向内廷要钱——天下都是你朱家的,你不给钱谁给钱?

但对皇帝来说,内廷的上上下下,紫禁城的将近十万人口,都需要内廷库来支撑,吃穿住行,哪一样都得花钱。自从徐阶当首辅时,拒绝了嘉靖皇帝修建宫殿的要求后,文官集团将徐阶视为楷模,以后但是皇帝提出,修宫殿或者是提高待遇一类的要求,都会被他们拒绝,言官们更是长篇累牍的上疏劝诫,这逼得皇帝们不得不积攒私房钱,以免向户部伸手要钱时,再被打脸。神宗皇帝时,开征矿税,到各地方搜刮,虽然惹了不少民怨,令文官集团十分不满,不过却也积攒下了相当的积蓄,其后辽东战事的银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内廷。

神宗皇帝时,内廷还有一些进项,但之后的光宗,天启到现在的崇祯帝,都是只出不进,内廷早已经空虚,周后在后宫织布,崇祯帝的袖子破了也都是补补缝缝,舍不得换新的。但他们省的太多,也抵不过内外战事和天灾人祸的消耗,崇祯十五年,是崇祯皇帝登基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前两年的税赋全部都消耗在了松锦,松锦之战的失败也就意味着大明朝廷的投入血本无归,两年中积欠下的银子,全部压在了这一年要清偿,孙传庭到陕西练兵,也不过只能拿到六万两的银子,若非太子在年初的一番折冲,若非扬州查盐和几个勋贵抄家的罚银,加上古玩店,太子在京营练兵也是难有银子的。

内廷再困难,崇祯帝也没有伸手向户部要银子,因为他知道,户部的银库比他面前的桌子还干净,但这并不表示他心中没有怒意,每年应收的税收都是短缺,从内阁到户部都束手无策,无人能解圣忧,只知道在朝堂诉苦,今日又是如此,明明知道内廷无法承担每年两百万的京营军饷,但却做壁上观,甚至对太子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