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

王铎和吴伟业弓身拱手,目送皇太子上马离开,直到皇太子远去了,方才直起身来。王铎望着皇太子的背影,若有所思。吴伟业却是皱着眉头,眼神惊讶:“太子殿下……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啊。”

以前的太子,秀气文雅,言语中带着尊敬,对他们两人的话,绝不会有任何的疑问,但眼前的太子,不卑不亢,眼神里透着英武,话语间更隐隐有自己独特的道理——一个月没见,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有了主见,甚至是有点“离经叛道”了。

两人都有这种感觉,但却不敢明言,忠义大节,君臣礼仪,有些事情绝对不能碰触,有些想法也是绝对不能有的。

“走吧,听说有几个御史蠢蠢欲动,想给太子找麻烦,我们得想办法去劝阻。”

王铎掀帘上了轿子。

吴伟业点头,不管怎样,作为太子的老师,他们都必须要维护太子,那些弹劾太子的奏疏,哪怕就是一个一个的谈,也要想方设法的挡下来。

刚进了城门,朱慈烺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吴有性进京了!

第23章 瘟疫论者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著有瘟疫论一书。明末三大害,天灾,流寇,瘟疫,从穿越而来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在思考这三个问题,而吴有性就是解决瘟疫的药方。

二十天前,朱慈烺派人打探吴有性的消息,得知他此时人在山西,立刻派人去请。

两个时辰前,吴有性进京,被安排在了朱慈烺预先准备的一处宅院里。

除了吴有性,朱慈烺还请了两人入京。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著有【天工开物】,是明末著名的农学家,对手工业生产和冶金也颇有研究。明末天灾不断,米粟产量太少,根本喂不饱百姓的肚子,而土豆、番薯、玉蜀黍虽然已经传入大明,但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播种。

以京师为例,京师周围的荒山野地,长不出米粟,但却极适合土豆、番薯、玉蜀黍的生长,只要大范围的播种,京畿周围的吃饭问题,立刻就可以解决。宋应星是土豆、番薯、玉蜀黍的行家,朱慈烺必须把他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