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农闲,四处打零工的农民很多,苏昊雇了一大批农民工,开始了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了管理这些农民工,苏昊从勘舆营里找了十几名比较活络的士兵,加上从董天章和杨来祯那里借来的几名伙计,组成了一个监工队,负责监督农民工们的工作。而整个监工队的领导,则是苏氏商行的大掌柜陆秀儿。
工匠的招募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明代的匠人地位不高,收入也很可怜。苏昊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招募铁匠、金银匠、琉璃匠、木匠、泥瓦匠等。这些招募来的工匠,根据各自水平的高低,被分成了几个级别。高级的工匠充当工厂里的技师,做一些精细的工作;低级的工匠则安排在流水线上,做一些程序化的工作。
为了避免技术外泄,苏昊与郝青等人反复商量,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将配方严格控制在自己人的手里,把一些生产环节拆分开,分别交给不同的工匠,使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掌握整个流程的诀窍。
除此之外,照着董、杨二位的建议,苏昊还和工匠们签了生死协议,规定如果工匠盗走工厂里的技术,将要承担最严重的后果。工匠们对于苏昊的这种威胁深信不疑,他们知道,像苏昊这种有背景的人,要收拾一个工匠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工业的种子已经撒下去了,要收获成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苏昊对此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他把自己能够想到的工作思路都写成了文字,交给徐光启、罗余庆等人去执行,至于他自己,则收拾起行李,带着勘舆营,准备踏上新的征途了。
原来,王锡爵在无法得到内阁支持的情况下,与万历商量出了一个妥协方案,给苏昊找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这个地方名叫淮安府。
第213章 荣升工部主事
“改之啊,这次遣你去淮安府,是因为你在江西的时候曾经筑过水库。如今淮河水患频频,右都御史潘季驯总督河道,治水多年,未能治根,圣上的意思,是想让你去助那潘季驯一臂之力。”
依然是在德福楼上,太监李龙与苏昊对面而坐,向苏昊解释着此次差遣的缘由。
“这只是皇上的意思,还是有其他人的意思?”苏昊问道。
李龙道:“这个提议,其实是王锡爵王次辅提出来的,这也算是一个权宜之计吧。”
“权宜之计是什么意思?”苏昊继续问道。
李龙道:“依咱家看来,这王次辅当是颇为欣赏你的,听说为了提拔你的事情,他还和申时行吵了一架呢。”
苏昊道:“怎么,为了我这个小小的六品武将,首辅和次辅居然还吵起来?那我岂不是太荣幸了?”
李龙笑道:“改之有所不知,朝堂之上,为了比这还小的缘由吵架的事情,也多得是呢。唉,说起来也是咱家照顾你心切,急了一点。若是咱家不请皇上下圣旨召你进京,兵部那帮人也会召你的,这样内阁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了。现在这样一来,内阁把你看成了咱家的人,岂能不给你使绊子?”
苏昊道:“李公公真心待我,我本来就是李公公这边的,内阁愿意怎么看,是他们的事情。为了当官而卖身求荣,这种事情苏昊是做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