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青咧开嘴笑了起来,与这些产品的高利润相比,投入的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苏昊继续说道:“然后,我们要建一家硫酸厂,也就是绿矾了。缸塔法制绿矾的图纸,我已经画好了,松生兄,你就催着郝大哥赶紧给你建起来吧。硫酸是化工之母,很多东西都需要用硫酸作为原料的。”
苏昊说的松生兄,是丰城龙光书院的生员罗余庆,他家里是开染坊的,所以他自幼就有一些化学底子。上一次苏昊让陈观鱼制硫酸,又以浓硫酸制作浓硝酸,再生产出硝化甘油,这一套技术最终都由罗余庆继承过去了,罗余庆还在苏昊的指点下,用硝化甘油为原料制成了黄色炸药。
苏昊从自己在播州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黄色炸药的价值。军队需要这种炸药,开矿也需要这样的炸药,苏昊决定未雨绸缪,先把硫酸厂和炸药厂建起来,这也算是大明化学工业的启蒙吧。
罗余庆也是这一次随着陆秀儿等人一起进京的,听到苏昊的交代,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改之兄请放心,小弟定不负兄之重托。”
“最后,就是机械厂了。我说的车床、钻床、镗床等等,都要在这家机械厂研制出来。子先兄,你的任务非常艰巨啊。”苏昊把目光投向了徐光启。
徐光启的脸上带着几分自信,他点点头道:“改之兄已经把道理说得如此透彻了,若是光启还不能把这些机械造出来,岂不是太丢脸了?”
“我对子先兄是充满信心的。”苏昊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昊既然想到了要在明代发展工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工业机床研制出来。各种机床的原理,苏昊大致都了解一些,比如最传统的车床,不外乎是一根能够高速旋转的主轴,加上一把能够水平进给的刀具。至于更多的细节,苏昊没有学过,但他相信,凭着明代匠人的聪明才智,一定是能够琢磨出来的。
在这些天,苏昊把自己能够想得起来的一些机械原理都向徐光启做了一个介绍,诸如曲轴、凸轮、液压之类的,把徐光启听得如醉如痴。徐光启天生就是极具空间想象力的人,苏昊大致说出一个思想,徐光启就能够在脑子里模拟出相关的形状。经过几天的交流,苏昊最终决定把建立机械厂的工作交给徐光启去完成。
苏昊当然知道,研制各种机械并非易事,可能在数年之内都很难有什么收益。但他也明白,这些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一旦这些机械被研制出来,整个大明的工业加工水平就会跃上一个台阶,这将促成许多其他机械的诞生,其中也包括了苏昊向王锡爵等人说起过的蒸汽机。
如果蒸汽机出现了,工业革命就随之而来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啊。
任务明确下来了,紧接着就是场地的平整、建厂房、雇工匠。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用钱的,不过这些投入对于苏昊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在过去一年中,苏氏商行通过为军方造望远镜、采煤、卖石灰和磷肥等业务,挣到了几万两银子的利润。这其中,光是望远镜一项就挣到了2万两,虽然苏昊拿出了一部分用于勘舆营的训练,但剩下的仍然是大头。此外,考虑到与苏昊合作可能带来的庞大利润,董天章和杨来祯二位也拿出了一部分银两,声称是借给苏昊,用于启动的。
良乡的这个工业园区,承载着苏昊的工业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是不吝惜往里面投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