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安置

“不错,正是在下!”

“是本人就好!”那小吏对照文书上的容貌特征比对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人留下来吧!待会自然有人处置你!”

“诶!”那校尉吃了一惊:“不是说带到长安就可以让他自己回家了吗?”

“哪个说的?”小吏冷笑起来:“上头的文书明明是说留下待勘,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文书说了算?”

“当然是刑部文书说了算!”那校尉的声音顿时低了几分:“可,可是我来时上头不是这么说的!”

“给,拿着!”小吏塞过去一张白麻纸:“这是回凭,你回去后就拿这玩意给上头交差。好了,你还不走?咱们这里可不管饭!”

“好,好!”那校尉只好接过回凭,小心的放入怀中收好,对张全文躬身行了礼:“张郎君,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下这就告辞了!”

“有劳一路照顾了!”张全文拱了拱手,还了礼,送走了那校尉。小吏收拾文案停当:“跟我走吧!”

“遵命!”张全文不敢多言,跟着那小吏出了院门,那小吏叫了两个衙役,带着张全文出了衙门,一路往东,来到一间空闲院落,开了门,让张全文进去。

“张郎君,接下来你就住在这里!”那小吏道:“吃穿用度自然有人送来,用不着你担心,不过你也不能离开这里,不然就依照逃犯论处,记住了吗?”

“记住了!”

“嗯!你们两个就在这里看守,明天自然有人来替换你们!”小吏吩咐了衙役,便自顾出门回家了。

张全文打开房门,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床、凳子、桌子,一个挂衣服的木架子,不过打扫的很干净。他走到桌子旁,拿起陶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下去,整个人顿时松弛了下来,他走到床旁,躺了下去,片刻之后便打起鼾来。

——————————————————————

岐州。

马蹄溅起烟尘,矛杆相互碰撞,旌旗飘扬,盔甲的甲叶和枪矛的尖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农民们围拢在官道两旁,惊讶的看着正在向西前进的军队,在这个季节,可不是军队大规模行动的时候。

“这里就是岐山呀!”长五郎看着远处的隆起的黑影,对高延年问道:“你记得唐人的文书里面写的吗?周文王便是岐山之下兴建城郭,耕种田地,从而建立王业的根基的!”

“嗯!”高延年看了看四周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原野:“书本上是这么说的不假,不过看样子这里的土地也不是很肥沃呀?周人凭啥从这里起家,打败商人统治天下的呢?”

“这倒是!”长五郎看了看四周,冬日的关中平原一片荒芜,只能偶尔看到枯槁的杂木林,不时有隆起的原地,长满了荆棘,只有远处的低处才有河流,与他们想象中一眼看不到边的麦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算了,不管这些了!”高延年摇了摇头:“反正打败了吐蕃人,咱们就回去了!你找来向导问问,还有多远就到下一个宿营地!”

“嗯!”长五郎应了一声,他叫来向导询问了一会,回过头来道:“不远了,再往前头走个一里多就到了!”

“那就好!”高延年满意的点了点头:“听说接下来的路就不好走了,要留着点马力,马膘没了,开春可就没法打仗了!”

暮色西垂,军队抵达了宿营地。那是河边的一片空地,旁边就是一片杂木林,无论是水源和燃料都十分方便。高延年熟练的下着命令,让这支一千人的先遣队沿着河边宿营。当一切完成后,他才疲惫的回到篝火旁,盘腿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