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安置

长安城天要变了,人们这么大声说,丝毫不在乎被旁人听见。

“王大将军的儿子已经辞官了,接任者是皇后的叔父,司卫少卿!”当张全文在路边的酒肆歇脚时,一个绿袍官员大声叫喊:“现在北门禁军已经掌握在皇后手中,京城就要变天了!”

张全文看着那个正唾沫横飞的小官,他认得这个人,当初自己在工部任职的时候,对方是自己手下的若干小吏中的一个,不过对方肯定没有认出自己,这倒是不奇怪,就算是张全文自己对着镜子,也无法辨认出这个胡子拉碴、干瘦憔悴的中年人是谁,这也是好事,自己能够听到许多当刺史时不可能听到的话。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吧?”桌子对面的青年士人反驳道:“护良公子可是迎娶了天子的妹妹,哪会这么容易辞官?”

“阿弥陀佛,菩萨慈悲!”一个游方沙门拨弄着念珠低声呢喃。

“照我看,长安过不了多久就又要过兵火!”一个粟特商人感叹道:“我记得十多年前那次朝廷发赘婿恶少年补充陇右时,就闹得满城过兵火,西市都被烧了。对了,那次王大将军也在长安,还是他平定了乱事。哎,这次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遭池鱼之殃!”

张全文坐在临窗的桌子旁,只觉得左耳进右耳出,一杯谷酒遗忘在右手中。长安、朝廷,他试图回忆故乡和家人的模样,但无论如何脑海里还是一片模糊,自己已经离开长安十年了,希望他们一切都还好,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要和家人在一起。

第二天,在张全文的要求下,天一亮他们就上路了,并以最快的速度前进,他希望能早一点到长安,看到家人。

当长安巍峨的城墙出现在前方时,暮色已浓,张全文来到押送自己回长安的校尉旁,低声道:“回长安后要怎么安排我?”

“依照规矩!要先送到刑部!”校尉笑道:“不过您也不必太担心,也就是个形式罢了。上头也说了,等过了这个风头,再行赏罚。估计在刑部交接个手续,您就可以回家了!”

张全文舒出一口长气,“回家”这个词让他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他咳嗽了一声:“那就劳烦列位了!”

“张郎君您这说的什么话!”那校尉笑了起来:“谁都知道甘州那事不是您的过错,但眼下这时候,很多事情没法拿出来说,烦请您且熬几个月,等风头过了,朝廷自然会给您一个公道!”

“公道?”对于张全文来说,这个词已经让他麻木了,什么叫公道?自己身为一州刺史,食朝廷俸禄,却把城池完好无缺的交给了吐蕃人,是的,城里已经没有粮食了,但这难道意味着就可以投降吗?至少自己可以自尽殉国吧?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自己的脑海里争吵着,每个声音似乎都代表着正义,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正义吗?

城门大开,门外的道路两旁排满了马车,马车上装载的事便溺木桶,强烈刺激性的气味让张全文睁不开眼睛,他发现守门的卫兵正在向这些运送便溺的马车收钱。

“这是怎么回事?”张全文问道。

“便溺钱!”旁边的一个闲汉答道:“按照官府的说法,这些是上好的肥料,所以要收钱!”

“这个以前不用把?”张全文问道。

“那是以前!现在什么都要收钱,朝廷要和吐蕃人打仗,缺钱呀!”

“快让开些,让我们先进去!臭死了!”负责押送张全文的军官大声喊道,他对守卫大门的卫兵首领挥了挥自己的凭信:“我们是从陇右来的,有公务!”

卫兵队长看了看凭信,爽快的让运送粪便的马车让开一条路来:“是关于吐蕃的军情吧?快些过去吧!千万别耽搁了!”

当一行人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张全文发现没人多看他一眼,真不知道这应该高兴还是悲伤“这里没人认识我!”他对护送自己的军官说。

“这里是长安!”那军官笑道:“再说这是好事,不是吗?”

的确是好事,逃跑的时候不容易被抓到!张全文心中暗想,他被押送者带到刑部,那校尉递上呈文,当值的小吏接过呈文看了看,又从身后的木架上取下一份文书,比对着看完了,看了看张全文问道。

“你就是甘州刺史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