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循环出……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2210 字 3个月前

朱塬也很快继续:“所以,我说要放宽盐政,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盐税会减少,这是不对的。只要盐政调整得当,我相信,大明既可以给百姓供应更加便宜的食盐,朝廷能获得的赋税,同时也会增加。另一方面,我已经给大家描绘过工业时代的一些前景,新的时代,会有诸多全新的产业崛起,这也意味着,不仅农业在国家经济当中的比例会降低,盐业……将来同样会可有可无。盐作为百姓的必需品,我也希望它能回到最简单的必需品行列当中,廉价,普遍,而不是总惦念着从百姓手里收取多少赋税。”

会议室内一时沉默。

片刻后,还是老朱开口:“塬儿,先莫要说这些,就说说……如何改,你可有想法?”

朱塬点头:“祖上,说白了,其实还是参照我的‘经济之学’,我说过了,一个国家的运行,根本上,不外乎‘生产’和‘分配’两件事。”

经济之学,又是经济之学。

会议室内众人不由想到最近都不止一次翻阅的那《经济之学的‘生产篇’。

现在,倒是明确了,之后还有那‘分配篇’。

分配啊。

稍微琢磨琢磨,确实就感觉……不是什么好词儿。

朱塬已经继续:“经济之学的两大根本,‘生产’和‘分配’,都是为了推动一个国家更加长久稳定地持续下去。两件事,朝廷做的越好,国祚也就越发绵长。盐政,不过也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细分项目。从汉时的‘盐铁专卖’开始,盐政的目的,主要是为朝廷提供税收。但,改革之后,我希望全新的盐务政策,应该是更加利国利民的,简单说,让百姓从中获得更多好处,让国家也从中获得更多好处。”

这一下,众人又迷湖了。

或者……

假装迷湖。

朱塬笑道:“祖上,各位,大家应该听出来了。这又是‘利国’又是‘利民’,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不,其实是有的。有人得利,有人就会遭遇损失,损失的……我也不绕弯子,就是盐商。汉时,最早的盐政,从生产到销售,全是官营,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逐渐放宽,直到现在,大概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模式,说白了,官方只扮演了一个在盐户与盐商之间的协调角色,顺便收取盐引费用和一些商税。我之前也了解过,相比官定的10两银子一引盐的销售价格,也就是每斤30文,朝廷从中只能得到6钱银子的引钱,相当于6%的税率……即使加上还有三十税一的商税,综合税率也不到10%,这太少了。”

稍稍给众人一些时间消化,朱塬继续道:“恰好,我最近还在查询茶叶相关,咱们大明的茶叶税率更低,相比宋元都是30%左右的税率,咱们一引茶只收百文,简直和玩笑一样。嗯,各位别急着反驳,我知道‘轻徭薄赋’之类的说法,问题是,税率再低,往往也不会惠及到最底层的百姓,获得大利的,基本都是中间的商人。相比起来,若能把这部分税收收归国有……就说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三年计划’,各种利国利民的项目,都是要花钱的,朝廷收税,只要用好了,其实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且,能够形成一个让国家不断往前发展的良性循环。”

朱塬这一番话说完,会议室内一时安静。

各人心思纷纷。

“不是说盐政么,怎么跑茶上了。”

“盐商、茶商……怕是都要倒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