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铁·币·瓷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2185 字 3个月前

老朱接过奏章,指了指面前长桌:“你也坐吧。”

杨思义看了眼会议长桌,还有单安仁不自在的模样,稍稍迟疑,来到另外一边,与单安仁对面坐下。

面面相觑。

老朱已经在飞快浏览奏章。

大明中央银行成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铸币。

大量铸币。

老朱让杨思义和单安仁筹划的就是这个,看眼前这份奏章内容,两人商讨出的方案也很简单,就是把宋朝非常成熟的钱监模式重新捡起来。

其中还附带了诸多表格,列举了宋朝钱监的一些资料。

宋朝钱监,并不是集中在汴梁或杭州,而是分散全国各地,最多时,全国有二十多个钱监,每年铸币数量最高接近600万贯。

这也是老朱期待的目标。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主要是元朝热衷发行纸钞,压抑铜币,导致金属货币体系整体废弛长达百年,因此,理清宋朝的钱监模式容易,但想要落实,关键还是人,只是足够多的匠人,就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培养。

浏览完手中的奏章,老朱重新翻回其中一页,示意给下方杨思义两人道:“这铸造银币的方案,参照铜钱的七成含量可不行。铜钱是小钱,其中锌锡也不便宜。而这银币可是大钱,一两在偏僻之地可是能买了一亩田的,你给七钱,害的可是朝廷信誉,百姓也难认可。呵……就像俺早前定那400文算一贯的比例,百姓不受,尔能奈何?”

杨思义想了想,试探道:“主上,那……用九成?”

“什么九成,就给十成足银,”老朱道:“俺知尔等心思,此举可为朝廷赚取差价,然则,若是信用毁了,百姓每不认你这钱,还赚个什么差价?”

老朱这么说,杨思义和单安仁对视一眼,只能一起点头:“臣,遵命。”

至于……

任多的白银从那里来,反正,大伙尽心就是。

老朱其实也明白这个问题,翻了翻杨思义奏章中涉及银矿的部分。

大明当下版图内,参照宋元典籍,能够确认的银矿数量有68处,但,看着是多,产量却并不多,很多矿坑年产也就几千两,合计预估50万两左右。

杨思义申明这只是根据宋元记载得来的估算,具体还要等朝廷正式开采后才能确认,然而,具体应该也不会偏差太多。

若要提高,只能勘探新矿。

老朱一看也就明白了前朝历代为何不发行银币,太少,根本不够。

因此倒是想起了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提过的,那日本银矿,全球产量的三成……唉,是得早早琢磨把那边给打下来。

这么想着,老朱很快接着道:“尔等知晓,明年要大行册封,还要犒赏诸军,再有,官员薪俸,近期俺也打算重订,想着粮食与钱币结合,这……铜钱,明年至多三十万贯,唔,就如此吧,但那银币,得多铸些,300万两,你二人可能完成?”

虽说各处银矿全部发动,一年也只50万两左右,但明年要铸300万两银币,老朱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首先是之前攻破大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是元廷各处府库,就分别得黄金17万两,白银119万两。

其次是盐税。

官方当下以收缴白银为主,明年……少说也能有150万两。

然后,还有海贸,包括市舶税收和利润分成两部分。老朱私下盘算,进账100万两,应是不成问题。

只是这三部分就足够满足300万两的铸币需求。

其他,不提这些年老朱的节俭积累,只是另外各种零零散散的收项,比如各种贡献收益的‘集团’、‘公司’,这部分也是百万两进账的级别,完全能够保证其他不时之需。

老朱说起这个,杨思义和单安仁再次对视一眼,脑子里也是飞快盘算。

白银来源,两人明白朝廷账目,同样不担心。

问题还是铸造。

大明当前铸造铜钱的能力,明年的极限,大概就是30万贯,这是奏章里写了的,但银币,300万两……仔细琢磨,似乎后者远多余前者,有些悬殊。

然而,再琢磨,实际是……更悬殊。

铜钱有‘小平钱’到‘当十钱’等各种,折中按照‘当五钱’计算,30万贯相当于6000万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