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帝国的黄昏

众人都看着将军,等待他的决定。

“保持现状。”

唐清安轻轻说道。

朝廷不赈灾,永远需要面对生生不息的流民军。

哪怕不讲仁义,只从利益出发,对金江镇也是有利的。朝廷一直和大户站在一起剥削百姓,就会越来越失去人心。

辽河套肥地多,奴儿干的开发虽然缓慢,但是地广物博,金江军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

从军事方面看。

等消化完了草原,朝鲜,奴儿干的金江镇,不但随时可以抽出二十万大军,后方还能保持稳定,为大军在外作战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

而金江镇之所以还打着大周的旗号,是因为济州岛的海贸,以及国内的人口和物资。

现在大周的南方,仍然是富庶的,生产力高,又和金江镇合作的不错,金江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解决了金江镇的军饷和官府开支,比起入关劫掠,那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历史上后金多次入关,获得的人口和利益,都远不如金江镇如今的局面。

更何况唐清安不是后金。

后金是外族,杀汉人劫掠财物,是他本族民心所向。

自己屠戮汉人,那多年打造的金江镇优良风气,立刻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武夫当国的风气,不利于自身长久的统治。

得国正与不正,关乎未来之根基。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号,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恐怕今年山东的流民会比往年要翻数倍。”

林如海松了口气,向同僚们提醒道。

他不反对将军做皇帝,他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本就是勋贵出生,从龙之功他也眼热。

只是保持目前的局面,对金江镇是有利的。

朝廷实力在下滑,金江镇的实力在高涨,此消彼长,到了入关的那一天,金江镇夺得天下就更容易,更得人心。

“不光是山东,福建移民也越来越多,根据水师的公文,连广东和广西的流民也在进入福建。”

唐清安说道。

以水师的运力,和海外汉商商船北上搭载的运力,今年至少可以收拢沿海流民一二十万。

大头还是山东。

北方各地涌入山东的灾民,恐怕随着朝廷昏聩的政令,加上金州名声的传开,只山东超过五十万是有可能的。

一年高达七十万的流民,十分之一的人口,金江镇的压力不小。

金江镇的粮食。

七成来自于辽东,一成来自于辽河套,一成来自于朝鲜和奴儿干,一成来自于海外商贸。

“我准备放开海禁,所有百姓都可以出海捕鱼。”

唐清安说道。

金江镇的商贸虽开,但是渔政未开,一直都是官府组织大海捕鱼,但是考虑目前的压力,理应支持百姓自行出海捕鱼。

船政各船坞已经开足了马力,不发在生产多余的船只。

不过百姓们可以请民间工匠打造小渔船,在沿海捕鱼为食,聊胜于无。

“此议为上策。”

众人没有反对。

渔政司在各海岛建立冻库和盐场,主要是远海捕鱼,百姓们捕鱼是近海,两者没有大的冲突。

众人议定完国内的事,接下来就是海外的事。

日本已经内乱。

五十名老兵战死。

“此事我心难安。”

唐清安声音低沉,众人也只觉沉闷。

名义上是刺杀,实际上是为了让德川忠长信任金江镇,下定决心反抗德川家光。

更深一层的用意,反而是为了避免刺杀成功。

柳湘莲认为有日本天皇,僧侣,大名各方势力暗中联合,又在京都天皇的地盘上。

刺杀极其可能成功,如此反而便宜了德川忠长,不利于金江镇最终目的。

所以老兵的作用,如果真到了刺杀成功的时候,也是老兵们反水的时候。

刺杀不成功,老兵和德川忠长的武士都会死。

刺杀成功的时候,老兵要让刺杀不成功,结局还是死。

只有刺杀真的成功,老兵们才有活路。

但是金江镇不能让刺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