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路皆怨

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敏锐的发现重要的情报,才是一名合格的机密人员。

桂勇重新翻找到一篇奏疏。

「……道路皆怨抚、道招安贼首,给劄予官.占据要村,纵其党众,剽掠四乡,谓之打粮。

予行去延郡二十里许,获报前山皆贼。予势不可退,令

军弁执赈抚饥民牌单骑驰往。

谕之曰:「朝廷钦命赈院来赈汝矣,各归乡里候赈,聚此无为也。」贼众诺而退。」

这是监督陕西官员赈灾的御史吴甡所上奏的奏疏。

从这篇奏疏中,能得知陕西复杂的情况。

在抚局羁縻下的起义农民,一方面对朝廷怀有希望;另一方面为了眼前不致饿死,又不得不四出打粮。

至于吴甡奏疏中所言的「道路皆怨」

这里的「道路皆怨」,不是指的普通百姓,因为普通百姓早已成为了流民。

指的是家有余粮的乡绅大户。

这些乡绅大户,因为利益遭受了损失,把归降的流民,呼之为「官贼」。

他们对招抚政策,内心坚定的反对,认为朝廷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

何谓强硬措施?

杀之。

这并不是新的提议,反而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末期,都是如此,乃旧例。

招抚了也无粮接济,最后还是会因为无粮而作乱,不如趁机屠杀之。

把流民都杀光了,问题也就得以解决。

桂勇是辽民,却已经不是普通的百姓,他已经升为金江军把总,一名中下级的军官。

一种奇怪的感情,在他心中波荡,使得他接下来话,口音有些怪异。

「而国库空虚,加上辽西军,天津,登莱四地的扩军。

还有广东虎门被红毛夷入侵,广东巡抚奏请朝廷物资,召集大军备战红毛夷。

种种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末将认为。

朝廷如果不能加大物资,赈灾陕西的乱民,那么民乱必定复起。或者朝廷采取乡绅之言,趁机屠戮流民,不定民乱平复。」

桂勇说完,低下了头。

哪怕这些年,他已经见惯了黑暗的角落,早已看穿了勋贵朝臣的嘴脸,仍然也会为现实而感到茫然。

流民犯了何罪?

上天无门,下地无孔。

谢友成等人,仔细的询问入侵广东的红毛夷之事,担忧会不会影响金江镇在福建的移民。

唐清安已经了然。

广东巡抚所奏中提及的红毛夷,就是英国人,这个时代的英吉利人。

不过这场战事,最后因为广东巡抚征召了大军,战胜了英吉利人。

旗开得胜的英吉利人,等广东调集了重兵后,见对方势大,认了怂。

虽然如此。

广东调集重兵的过程中,也消耗了不可计数的物资。

大周不是大明。

但是大周目前的形势,很像大明。

唐清安一直在借鉴。

不过未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预知是否会入历史的轨迹一样发生。

所以他一边走,一边看。

「你很好,先去歇息吧。」

唐清安宽慰了桂勇,等桂勇离开后,他看向眼前的几人,金江镇的大佬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