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接到这些迟到的信,才发觉二人虽才别离短短两个月,却好像隔了二十年,而更重要的是,顾越在信中还说,打算顺路与苏家十七口在关中南部会和,一并抵京,让苏安暂时放下重建牡丹坊的心思,先备好礼节,安置家人。
※※※※※※※※※※※※※※※※※※※※
《资治通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二十一年:韩休数与萧嵩争论于上前,面折嵩短,上颇不悦。嵩因乞骸骨,上曰:“朕未厌卿,卿何为遽去!”对曰:“臣蒙厚恩,待罪宰相,富贵已极,及陛下未厌臣,故臣得从容引去;君已厌臣,臣首领且不保,安能自遂!”因泣下。上为之动容,曰:“卿且归,朕徐思之。”丁巳,嵩罢为左丞相,休罢为工部尚书。以京兆尹裴耀卿为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张九龄起复并同平章事。
《旧唐书·萧嵩传》:二十一年二月,侍中裴光庭卒。光庭与嵩同位数年,情颇不协,及是,玄宗遣嵩择相,嵩以右丞韩休长者,举之。及休入相,嵩举事,休峭直,辄不相假,互于玄宗前论曲直。因让位。玄宗眷嵩厚,乃许嵩授尚书右丞相,令罢相,以休为工部尚书。
《旧唐书·张九龄传》:“九龄在相位时,建议复置十道采访使,又教河南数州水种稻,以广屯田。议置屯田,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性颇躁急,动辄忿詈,议者以此少之。”
按照我的理解,这就是说,萧嵩当时举荐韩休,是为制衡张九龄和裴耀卿的交好,但,萧嵩失算了,韩休是死谏以博直名的人,因此,由于内部不团结,再加上萧嵩其实有私心,他们在处理关中土地兼并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李隆基一怒之下就把他们俩都罢相了,也是作为帝王制衡权臣和皇子的手段。
唉,李隆基。
O(∩_∩)O嗯,接下来是家长里短哈,毕竟皇帝不在长安,七大姑八大姨地跑来投奔,什么买买买之类的,大型农村户口迁移城市的现场,以及某些羞羞的东西。
第64章 郎中
关文:“尚书礼部本部司,巡河南道屯田使返京日期事宜,员外郎顾越于宋州安县振抚民众劳问疾患途中受山匪袭击腿伤不利于行又染风寒延半月抵京述职,谨关,开元二十二年,顾越,至尚书吏部考功司,平级行文。”
一旦到五品,官员的离京和抵京就变得敏感,不仅需奏疏,还得要平行关文。
在宋州馆驿,顾越考虑了一下,手头还有三件事要办。首先是,因为他没有什么亲人,所以安县的四百亩水田得租出去给农户;再是,苏家十七口很快就到,他得找驿站通融,配制马车,备新鲜热菜,让驿丞按自己的待遇安置他们;
最后是,由于即将迁入权宦云集的户部,顶头上司就是一人兼门下侍中、兆尹、户部侍郎三职的裴耀卿裴阁老,他不敢卖弄,想多观望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