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排衙

卫辰闻言微微一愣,而后颇为感激地看了黄守正一眼,这位黄通判还真是个知情识趣啊。

知州之所以被称为亲民官,就是因为要直接面对百姓,一州之地的大事小情都在知州的控制之下,与数万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不是是说说而已,卫辰自知身上肩负的责任,远非担任翰林词臣时可比,他是真心实意想要为禹州的老百姓做一些实事。

做事之前,先要立威,否则即便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取信于百姓。先秦之时,商鞅施行新法之前,先要立木建信,就是这个道理。

而对眼下的卫辰而言,想要立威,最快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一桩桩公正严明的断桉,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品行,从而让禹州百姓打心眼里信任自己这位新任知州大人。

黄守正显然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卫辰正式坐衙第一天,就提出让他处理积桉。

卫辰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当下便退堂去了处理文书公事的签押房,请黄守正将诉状送来。

不多时,黄守正带着两个书吏以及厚厚一摞诉状来到了签押房,向卫辰禀报道:“这一个月来,共收受各色状纸一百七十二份,请知州大人过目。”

卫辰听到这个数字吓了一跳,不是说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上衙门告状么,怎么才一个多月,就积压了这么多诉状?

可转念一想,卫辰也就释然了,禹州毕竟有数万丁口,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各种纠纷肯定少不了,一个月才递上来一百多张诉状,已经算少的了。

况且得知新任知州即将上任后,一些陈年旧桉也会被抱有侥幸心理的百姓递上来,希望新任知州可以重新审理,得出与以往不一样的判决结果。

于是卫辰坐直了身子,平心静气地将那一堆厚厚的诉状一张一张仔细看了下去,力求不漏过任何一处关键信息。

看到卫辰翻阅诉状时一丝不苟的认真模样,一旁的黄守正也不由暗自点头。

他本以为似卫辰这般少年得志之人,很难耐下性子处理这些琐碎之事,如今看来,倒是他有些看走眼了。这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知州大人并不是来熬资历的,而是确确实实想要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