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页

于是乎,不少没有生产技能的以工代干急眼了,纷纷请求调离将要成立的“中港实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人无一例外选择调入“家园集团”!

那是因为“家园集团”一炮而红,六十几个以工代干实现了自我价值,激情满满。

由于资金回笼超预期,故而房地产开发的力度更加大,所以需要更多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以工代干来完成拆迁、安置任务。

“家园集团”有了名气,有了资本,还有蓬勃发展的巨大空间。

王慧、陆惠无疑是八七年三水县级市风云人物中的妇女典型,如果在加上几个,必须有宋丹华、张芳芬、邱老师……

今非昔比啊呀!每天托人或者亲自求上门的老同事、老熟人、老邻居等等,太多了,陆惠、王慧家里的门槛快被踏破喽!

名烟名酒、水果、糕点等等礼物收了一大堆。

不是她俩贪婪,而是人情社会这种现象免不了,也是因为人家丢下东西就走,追都追不上。

王慧、陆惠很快乐,也很烦恼,她俩又打电话问计于黄瀚。

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安居乐业是最终追求,本就应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黄瀚让她俩无需多虑,可以给关系户开后门,只要那些选择调进“家园集团”的以工代干不再混日子,肯踏踏实实工作即可!

拆迁、安置工作千头万绪,拆迁范围倍增,需要更多有社会阅历的工作人员。

马县长,不对,应该是马市长,他是“家园集团”的董事长。

他在市里的常委会上表态,以“家园集团”的发展势头,一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安排一二百四零五零的以工代干都不成问题。

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最理想,形成良性循环的三水市面对最困难的下岗分流游刃有余。

谈判时意气风发的秦昆仑就大胆做出承诺,“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等等七家工厂,但凡没有生产技能的干部、职工都可以由县里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