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页

这其实跟由俭入奢容易是同样的道理。

“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三水县的工厂,厂房都是现成的,换上进口设备后用不着电增容,还能够节约不少电能。

三水县一直在谋求合资,接触的外商不低于十家,设备的样本、参数、报价都有。

早在三个月前,秦淑洁也给秦昆仑寄了样本和详细的说明书!

秦昆仑接到了秦淑洁的电话后,立刻通知轻工局领导和“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等等厂子的相关人员做好准备,迎接外商。

不仅仅是全厂大扫除,还得把规划拿出来,要证明三水县的工作效率,要保证设备进场十天内就能开机!

半个月后,秦淑洁来了,不是她一个人,连律师一共来了七个。

秦昆仑和宋解放等等县领导不仅仅要到了政策,还获得了省领导的表扬,大领导们暗示,只要能把资金、设备弄回来,政策适当倾斜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是弄来美金或者引进设备,是否控股已经不再成为谈判的障碍!

双方都诚意满满,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七家单位参与合资。

资方承诺接受所有的职工,平均工资以八七年一月份的工资表为基数,完成合资后直接加倍!

这个消息在谈判的当天就传出来了,被选上合资的七个工厂的绝大多数职工欢呼雀跃,简直是翘首以盼成为合资企业的工人。

他们根本不介意工资加倍的解释!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解释更加有利于一线工人,技术越好意味着收入越高。

因为收入平均增加一倍,不表示所有的干部、职工的收入都翻倍,一线工人、技术员的收入说不定能涨两倍。

脱产的以工代干如果不参与生产,收入不可能涨。

七家厂子的干部、职工都知道合资企业不养闲人,“大锅饭”吃不成了,脱产的人数至少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