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西南出海口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4002 字 3个月前

时光如梭,至天启十二年正月二十日,历经八天的时间,洪承畴的捷报跨越四千余里送到了京城。</p>

朱由校尚未回京,因此朝会在作为监国的朱由检主持下,于皇极门召开。</p>

参与朝会的只有正五品以上的二百多名官员,而朱由检身着一身绯色圆领袍,头戴翼善冠坐在了御台之下。</p>

虽然只是一把普通的木椅,但他坐在那里,那把椅子就成为了决定天下人生死的宝座。</p>

“麓川的事情告终,他隆王貌基兵败只是时间问题,今日召集尔等,主要是为如何移民实边、如何建设府道、铁路的治理问题。”</p>

坐在椅子上,朱由检十分放松的靠着,但殿上二百多官员却不敢有丝毫怠慢。</p>

最先发言的自然是作为内阁首辅的顾秉谦,而他的态度也很简洁</p>

“殿下,老夫以为,可将今岁恩科留京的六千官员尽数派往麓川,及时齐民编户,丈量田亩,然后才根据麓川的岁入估算来讨论治理问题。”</p>

顾秉谦话里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不准备掏关内的赋税银子去支援麓川,想让麓川自给自足。</p>

对此,大部分官员闻声也是纷纷点头,毕竟在他们看来,麓川太过遥远了。</p>

不过,对此,毕自严却持反对态度,他上前一步,持着笏板道</p>

“殿下,老夫不赞同顾阁老的话。”</p>

“老夫曾看过殿下命人勘绘的麓川一览图,发觉麓川之地可开垦上万万亩耕地,而当地之民连半数都未曾开垦。”</p>

“国朝初年,因云贵广西等第空虚而没有拿下麓川,眼下麓川既然拿下,而国朝内部人口充实,那就应该由国朝出银子,移民实边,让百姓安居,让边塞乐业。”</p>

毕自严是务实的,他仔细看过麓川的各种情报,也多次查看了麓川的位置。</p>

他发现麓川这块地方很大,疆域大致是江西、南直隶、湖广这三省面积的总和,而且其中还有近四分之一的面积是平原。</p>

加上这块地方是一年多熟的地方,就农业来说,这块地方比上述长江各省更加生勐。</p>

毕自严保守估计,按照麓川一览图中的面积来算,麓川最少可以开垦上万万亩耕地。</p>

上万万亩耕地,这财富就有多大可以养活多少的人可以制造多少的财富麓川的价值不言而喻。</p>

哪怕按照眼下十赋一的赋税,麓川每年也能贡献一千万石以上的田赋,目前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南直隶、旧港两个省,因此就农业来说,麓川与这两个省的价值相当。</p>

另外,毕自严之所以拿上述长江沿岸一京两省和麓川做对比,是因为麓川也有一条由北向南有一条河流。</p>

大金沙江作为麓川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它整体从孟拱北部往下的流域都是可以通航的,航运价值非常大。</p>

加上它面朝小西洋,处于大明本土沿海最西的地方,万一日后旧港出现问题,大明还可以通过这个地方来连接小西洋的诸藩和利未亚的诸藩,不至于被中断宗藩联系。</p>

因此,大明对这块地方的投入越多,它带给大明的回报就越高。</p>

清楚这一切的毕自严从农业、地理、航运来不断地在朝堂上说服各派官员,一些燕山派的官员闻言,也纷纷颔首,似乎十分认同毕自严的推断。</p>

至于顾秉谦,他一听毕自严站出来说话,他立马就不开口了。</p>

说白了,他就是站出来表个态,至于用不用这个建议,或者说启用谁的建议,实际上朱由检心里早就有了定数。</p>

这么想着,顾秉谦隐晦看向了朱由检,果然朱由检此刻虽然看着毕自严,但双目有些走神,估计在想事情。</p>

这么一看,顾秉谦心里就有了底,因此不再开口发言。</p>

至于朱由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麓川对大明的重要性。</p>

毕自严的目光和关注点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关注的地方,但朱由检看的要更加长远。</p>

别的不说,按照工业化的进程来说,麓川这个地方,一旦大明对其移民实边,能够直接联通当地,它就能凭自身的优势,辐射大明的整个西南片区。</p>

目前来看,在麓川纳入大明版图后,原本西南的广西、交趾就成为了正南方省份。</p>

把她们两省刨除西南后,大明在西南的省份一共是四川、云南、贵州、麓川四省,四省的人口加上土人,约在一千六七百万左右。</p>

以这个时代的土地承载能力来说,四省的上限起码是六千万人,发展进入工业时代后,随着花费普及,这个上限可以达到一亿,到电气时代的话,上限可以达到三亿。</p>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看,有着众多人口的西南作为支撑,作为西南出海口的大金沙江三角洲地区,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明本土前三的经济繁荣地区。</p>

长三角、珠三角、金三角</p>

一想到尹洛瓦底江被大明百姓称为大金沙江,而大金沙江三角洲有可能会被称呼为金三角,朱由检便觉得有些古怪。</p>

但总之,打通麓川对西南地区来说有着极大的益处,虽然发展还是比不上沿海地区,但起码发展上限会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至少很多西南地区的人,会通过这条通道,富起来。</p>

因此,建设麓川是大明对西南建设的重中之重。</p>

想到这里,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打断了毕自严和其它官员的来回辩驳</p>

“好了”</p>

他一开口,整个殿内瞬间安静,所有人都连忙躬身低头,聆听教诲。</p>

朱由检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换了一个坐姿,紧接着才说道</p>

“麓川的百姓需要接受圣人之道,五百万麓川百姓,开办官学,需要投入多少”</p>

朱由检目光看向成德,一直没有参与话题的成德感受到目光,上前一步,持着笏板作揖回应“按照国朝五人有一人少小来算,约有学子百万。”</p>

“近来官学质量提高到了二十兑一,因此大概需要五万教习,一千所官学。”</p>

“前期的投入差不多二十万两,后续教习俸禄每年六十万两,官学庖厨和维护的支出约每年三万两,因此稳定后是六十三万两。”</p>

成德说完即退下,朱由检则是看向了工部尚书温体仁</p>

“麓川之地,我准备设置十二府,六十县,其府道、县道需要支出几何”</p>

“以当地地势来看,成本会比云南低一些,略高于四川,具体要看各府、县位置,但总的来说不会超过云南的两万里,造价不会超过七百万两。”</p>

“修从陇川直抵南部沙廉,又从妙当至周国,从沙廉至清迈,合约多少”朱由检再问。</p>

“这”温体仁被问住了,只能作揖道“铁路得实际勘察才得知,如果里程不超过五千里,那造价应该在二千七百万两左右。”</p>

“城池修葺呢”朱由检知道温体仁和周延儒是两大癞蛤蟆,不戳不做事,因此紧接着询问。</p>

“按照十二府六十县,约三百集镇的标准,大概需要一百二十余万两。”</p>

温体仁答完了他的问题,见朱由检不再询问,便躬身退回了位置上。</p>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向了毕自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