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991农谚

吕调阳没有接茬,只是咂咂嘴喃喃说道。

“那”

好吧,年关将近,三人能想到的,又和礼部沾边的,可不就是宗室索禄的事儿。

“我说三位阁老,钦天监报的这事儿,你们总该说个话,要不要招户部、工部商议下,朝廷应早做打算才是。”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虽不一定十拿八稳,可准确性还是超过一半。

吕调阳思考后也是摇头,不过还是试探着问道:“不会有哪家王府宗室闹事儿吧?”

因为古人认为龙是代表天生的神仙,而且是掌管雨水的。

在民间也有一句谚语,叫“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暗示着牛的数量与人们的耕作关系密切。

张居正看了眼魏广德,又看了眼吕调阳,眼中尽是询问的意思。

王国光开口说道。

倒是兄长推出考成法,正好用在此事上,各路巡按御史下去了,等他们报上来以后,若是出现不忍言之事,正好拿他们开刀,免得以为朝廷推行的考成法只是做做表面东西,提笔随意糊弄。”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一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

魏广德回了京城,也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每天去内阁处理政务,散衙前去首辅值房,聊聊今日处理的公文,有为难的就提出来,大家商议下该如何票拟才稳妥。

万士和看三人脸上数变,却都没有说话,很是急切催道。

张居正沉吟片刻就说道:“那就招王国光、葛守礼来内阁议事,工部那边,朱尚书此刻还在徐淮,正好可以负责此事,到时候知会一声就是了。

明年是“十牛耕田”,那这样的年景好不好呢?

本来是轻松坐在这里喝茶聊天等着散衙,没想到临了却被万士和打断,三人的表情自然都不轻松。

只是貌似这转年过后,朝廷的日子怕就不好过了。

也就是知道万士和来了,才想到这事儿。

今日万士和报钦天监才发现的明年是一龙治水,那自然是说大初一就是辰日,一龙治水,可不就预示明年的雨水可能会很多。

毕竟,现在张居正是首辅,这态是不能轻易表达的,如果考虑不周可就有损颜面。

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可能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

而牛的数量多,那么牛可能比较轻松,但这也说明了当年的田地不太好耕种,平时几头牛就可以完成了,而这样的年份却要十头牛来共同完成,只能说明田非常难耕种。

“重划卫所我是支持的,只是这裁撤的卫所,还有军户,又该如何处理。

比如“几龙治水”,指的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开始,第一个出现辰日(辰为龙)的日子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

ltdivcss=otntentadvotgt列如是在正月初六,就叫“六龙治水”,在初八,就叫“八龙治水”等等。

其实主要还是葛守礼那边的人士安排,都察院要在年前派出御史巡视黄河沿线,也会给南京都察院下文,让其派出御史巡视长江流域。

张居正只是叹气道。

天子天子,可不就是老天爷的儿子吗,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就在这是,有值房书吏进来禀报道:‘禀阁老,礼部尚书万士和万尚书到了,说有要事求见。’

王宗沐现在是漕运总督,主抓的就是漕运,要是出了大事儿头顶乌纱可就不保了。

魏广德只是提议道。

魏广德开口道。

张居正的考成法,提高官员的工作效率,让各衙门应对差事变得勤快起来,可也有人在其中弄虚作假,只是在本子上随意记录应付御史和六科检查。

此事颇多,张居正也是清理不及,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