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右都御史

张居正笑笑,随口问道。

“叔大兄也知道,陛下毕竟还小,这视朝和讲读,最好分开,穿插着来。”

魏广德笑着继续说道:“叔大兄既然建议三六九陛下视朝,我看不如其他日子就安排陛下在文华殿讲读。

如此,视朝、勤学两不误,是为最好不过了。”

张居正摸着自己漂亮的胡子,琢磨着魏广德的意见。

稍后放才点点头,笑道:“善贷之言有理,皇上以三六九日视朝,其余日俱御文华殿讲读,非大寒大暑不辍,凡视朝之日即免讲,讲读之日即免朝,庶圣体不致太劳。”

应该说,张居正后面说的这话,补全了魏广德之前安排的一些失误,即天气特殊情况下可免朝免读,也即是休息日。

闻言,魏广德点点头,随即又说道:“另朔望朝会后亦免读,亦不安排其他事儿,让陛下有两日休息,叔大兄以为如何?”

按照之前的安排,不要以为小皇帝视朝以后不读书就可以玩儿,没那么简单的事儿。

视朝后不讲课,但是经筵官和宫里会给小皇帝安排习字的作业,比如抄录《皇明祖训》一类需要皇帝记牢的书籍。

读书不如抄书,古代其实也知道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

实际上,现在的小皇帝朱翊钧就在抄录《皇明祖训》,对其中不懂得则由身边大太监冯保解释。

魏广德觉得,冯保学识没的说,解读《皇明祖训》也没问题,可这样的工作本该由朝臣来做,所以早点安排经筵就很有必要了。

从张居正那边出来,魏广德又投入到工作里,近期主要就是礼部那边的奏疏,直接对接他的值房,安排隆庆皇帝丧宜。

临近散衙的时候,张居正那边送来了两份奏疏,一份是《请开经筵奏》,而另一份则是《上御文华殿讲读事奏》。

魏广德草草看过,和他们在值房里讲的差不多,于是在其后署名,在自己署名前方留出一个位置,供张居正签署。

做完后,又马上叫芦布给人送回去。

这两份份奏疏,他和张居正商议的,可还得让吕调阳看过才行,内阁成员联名,这奏疏的影响力才足够大。

奏疏送入宫中,两日后即被批红送回,按照送来奏疏的小太监所言,批红是陈皇后亲手所写,文中满是赞成之意。

毕竟是送小皇帝读书这样的大事儿,别看朱翊钧已经认得不少字儿,可毕竟不成体系,很多字儿会读会写,但不明其意。

老早陈皇后就有意让外朝派翰林为小皇帝老师,给他讲课,可那时候隆庆皇帝一直婉拒不准,说让小孩子多玩几年,读书后就没有时间玩乐了。

实际上,明朝太子读书可比民间同龄孩子读书要辛苦许多,隆庆皇帝或许是从自己幼年学习的痛苦中有所感悟,不舍得自己孩子太过辛苦,所以才一直拦着礼部请太子出阁读书的奏请。

魏广德这边一桩桩、一件件把事儿安排妥当,这天一道加恩圣旨突兀的从宫里传来。

“加恩,内阁首辅张居正加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荫一子尚宝司司丞。

次辅魏广德晋少傅、柱国,又晋太子太傅,进建极殿大学士,荫一子尚宝司司丞。

辅臣吕调阳加太子少保,进武英殿大学士”

张居正在隆庆五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柱国、建极殿大学士,这次只是升左柱国,殿阁头衔也升为最高级的中极殿大学士。

而魏广德这次的加恩则是补齐他在隆庆五年时的缺额,加少傅、太子太傅和柱国,殿阁头衔则从原来的武英殿大学士跳过文华殿,直接升为建极殿大学士,这也是为了和他次辅的身份相配。

当然,实际上并不是内阁首辅就一定是中极殿大学士,实际上严嵩等人担任首辅时,因为提拔较快,他长期头上只有谨身殿大学士头衔,几年后之后才升为华盖殿大学士。

华盖殿大学士也就是现在的中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则是建极殿大学士,毕竟嘉靖四十一年时,嘉靖皇帝才改了三大殿的名字,殿阁大学士的头衔也随之改变。

此次加恩,针对的其实就是内阁和礼部这两个最近最忙碌的部门,加恩官员的名单也有礼部已经确定经筵官的名字。

说起来也好笑,礼部这个衙门清闲,平日里也就是科举时稍微忙碌点,剩下忙碌的时间也就是老皇帝死和新皇帝继位,事儿办好了还有加恩。

吏部收到旨意,魏广德府上次日就送来新衔诰命。

和张居正、魏广德等人一起封赏的还有马自强等人,马自强、陶大临俱升礼部右侍郎,王希烈、诸大绶、余有丁、陈经邦、何雒文、沈鲤、张秩、沉渊、许国等各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