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861下吏部覆议

陈以勤在内阁里,是和殷士谵、魏广德结盟的,在阁议中经常都是保持一个声音。

“海瑞不下命令闯园抓人是对的,毕竟是徐家人,就算要抓,按说也应该先给京里奏报,得到批准后再动手,不过这一来一回.”

而徐纲就没有这样的运气,虽然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工部尚书朱衡,他和此时大部分知道消息的人想的都一样,那就是从杨镕的籍贯判断,以为这次出手对付他的是内阁次辅陈以勤。

魏广德摆摆手笑道,“潘季驯那边怎么说,可以回信?”

只不过严世番漏算了老奸巨猾的徐阶,用手段压住了杨博,还让他没话说。

或许是因为在魏广德那里得到的支持,他拜访的第一个人不是高拱,而是先去了陈以勤那里。

“惟良前些日子已经回信,他已经从老家赶往淮安一带,实地查看水情。”

有了这些东西,足够给徐家治罪,让徐阶难堪。

只要不是隆庆皇帝那帮班底要办的人,他知道,就当下的情况,霍翼在皇帝那里是不会有事儿的。

在蔡国熙看来,只要海瑞一直追查此事,徐阶不愿意还田于民,这事儿拖越久越好,遭罪的是徐阶,套住的是海瑞。

风评好转不代表六科对工部评价就扭转了,只不过是让他们调转枪口,重新寻找弹劾目标。

真到了那个时候,刑部那边我会和游居敬打招呼,想来徐纲也不是笨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这里就你我二人,不用拘谨。”

一切,都还是地方上的角力,并没有闹到朝堂上去。

“东翁放心。”

既然魏广德选择支持葛守礼,那么陈以勤他们这个小集团是否会因此分裂,就是张居正最为好奇的。

不过消息传到徐纲耳中,他就知道,他是被流放了,虽然南京也是个好地方,但是自己的仕途也基本上就此断绝。

之前让朱衡处理此事,之后一直没有得到一个结果,所以这会儿正好问问。

而就在此时,苏州兵备道衙门里,蔡国熙正在翻看从巡抚衙门通过关系拿到的,关于华亭徐家的一些罪状。

所以一边让徐纲回家写陈情,一边假意表示自己会去问问情况,如果可以就说和一二。

当然,这些东西来路不正,虽然他也有权利管,可蔡国熙也不愿意像海瑞那样,直接和徐阶怼上。

就河工之事,再大也不至于掉脑袋。”

人家,毕竟是致仕的首辅大人,在江南地面上,依旧可以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就是合作,而不是从属关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嘿嘿.”

拖越久,越多丑事暴露出来,徐家的罪也就越大。

王廷乞休的奏疏现在还留在乾清宫,皇帝暂时留中没有发回,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信号,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朱衡身后有魏广德在支持,要是弹劾朱衡,先不说能不能有结果,但就凭得罪一个在御前说话很有份量的人,算起来就有些不划算。

所谓三才子,其实讲的是三人都是一类人,有野心有能力,早晚能在朝廷混出头。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目光自然就落在工部二把手,左侍郎徐纲头上。

魏广德知道这份批示后,当即抢先在这份奏疏后进行票拟,“调南京用”。

养老。

虽然不是治罪,只是要给他换位置,而且换什么位置也没有说,这就是等内阁给出意见。

而自家朱尚书虽然和陈以勤不熟,可他和魏广德是老乡,关系也是亲密的。

只要反复弹劾,隆庆皇帝终究有相信的一天,认为海瑞无法胜任巡抚一职。

终于,这一天还是让他等到了。

吏科给事中戴凤翔疏论:瑞沽名乱法,不谙吏事,每日开门受讼,动盈千纸,凡衣冠之族、饱暖之家远年祖产,悉听刁徒告赎,故民间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之谣,至于散兵激变则粮饷不敷而取诸民壮之工食,议处驿递,则仇视过客将一应正支尽行革免,禁佃户不得完租,贫民不得偿债,皆迂颠之甚,不可一日居地方。

或许是被这些天科道言官疲劳轰炸有些烦了,隆庆皇帝这次没有延续以前和事佬的做法,而是亲自批示:下吏部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