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817钞关

相对来说,张居正的法子更加成熟,可以阁议和部议后快速成文。

今天内阁议论宗室,其实也是因缘际会,魏广德和张居正的意见都有一定合理性,但实施就是另一回事儿。

殷士谵开口说道。

而最初,钞关是都察院专设的钞关御史管理,正统年间才转到户部,各钞关由户部派出主事管理,而钞关所征税银大多进了皇帝内帑。

要知道,凡是赚钱的地方,皇帝都会想要往里面插一脚,给内廷攒银子,而钞关本就是征收南来北往商人税银的地方,可谓金山银山。

“现在宗室好几万人,即便按照文官的俸禄发放,真要算起来,禄米支出也是一笔朝廷不可承受的开销。”

魏广德心里好奇,不过还是从太监手里接过那份奏疏。

而郑大经奏疏的内容,魏广德只是皱皱眉,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奏疏中所议的是户部的事儿。

“行,去我那边,咱们边喝边聊。”

魏广德心里其实也奇怪,按说今日隆庆皇帝应该宣他进宫觐见才是,隆庆皇帝对大阅的态度是很积极的。

隆庆皇帝刚才的话,在魏广德这里就不能不让他多想,这是不是要敲打他?

至于主张朝廷任命具清望、有才能者监督榷关收税,也是值得商榷,清望和才能,这个很难判断,不乏让一些人乘机又钻了空子。”

陈以勤也不矫情,就是一桌酒席而已,平时这样的事儿也没少做,三个人都是轮流做东,边喝酒边聊正事。

可这东西因为胡乱印制早就成了废纸,民间重新启用金银和铜钱。

这么大的政策变化,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文的。

我觉得,在施行善贷之法前,最好先尝试,看看有多少宗室愿意转民籍,然后出台按品级发放禄米,最后再让户部给出定额。

而钞关征税,则是以一个主事来判断货值大小,从而据此征税,极易生起贪婪之心而枉顾国法。

魏广德知道,昨日皇帝应该是从朱希忠口中知道了大概,估计有些问题朱希忠不大明白,所以解释的不清楚,所以才有了今日召见。

这是吏科给事中郑大经上奏的,走的是六科的渠道,所以并没有通过内阁,而是司礼监直送皇帝手里。

看完郑大经的奏疏,李春芳就是皱眉。

而魏广德当然不知道他离开后的事儿,就算知道了也绝不会知道皇帝的念头,因为此事他从未对人提起。

“不说这个了,昨日你去京营看演练,结果如何?”

看着魏广德离开,隆庆皇帝坐在御座上半晌,才开口吩咐道:“传陈洪来见朕,他说捣鼓好玩的东西,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送过来。”

宗室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繁衍速度过快,而大明朝廷的岁入又没什么变化。

“陛下,钞关设立之初,一直都是户部在管理,也管理的好好的,怕是没必要再派内臣监督。

很明显,他们对减少禄米支出的法子都是支持的,不过应该是考虑到宗室人数的巨大,觉得还是应该一步步来。

或许是穷怕了,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就搞出大明宝钞这东西替代金银以充国库所需,所以从官府层面,大明朝的法定货币实际上应该是宝钞。

“这么说,你也觉得钞关单凭一个主事判断商税不合适?”

“叔大的法子,宗室肯定会集体反对,到时候还要想法子安抚,可朝廷又能给出什么优待?”

我们那点俸禄,还要折色,估计许多宗室都不会接受,或许还会闹出许多乱子。”

李春芳最后说道。

看完奏疏,魏广德有些不理解的看向皇帝,不知道他把这份奏疏给自己看是要做什么?

带回内阁,让阁臣商议拿出一个章程还是什么?

“官员里,我常听到的话,都说你善于理财,这钞关之事,我第一个就想到问问你的意见。”

还不如大家再想想,完善一二再凑到一块商议。

虽然也有上奏的权利,可皇帝一般都不会怎么理会。

虽然现在已经到隆庆朝,可朝廷的财政并未好转,所以真让皇帝派出内臣监管,这钞关的银子可就不好挪用了。

也就是亲王、郡王还能让他们稍微礼貌一些,因为他们和皇帝的关系近点。

毕竟距离成祖朱棣造反称帝时间太短,在他成功的鼓励下,许多藩王在那个时候确实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