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机会

可这次,似乎杨选就打算以此为理由,推卸一些责任给兵部,也不知道杨博能不能抗住压力。

“徐阁老那里,怕是还得叔大兄好好说说。”

魏广德低声说道,“这次必须得旗帜鲜明站在杨尚书一边,压迫杨选就范。

刚才殿下的反应,叔大兄也看到了。

我相信,西苑那位怕也会如此。

俺答部不侵犯蓟镇也还罢了,可若真被杨尚书说中了,后果难料。”

张居正点点头,答道:“上次的事儿,我听老师说过,当时毕竟只是猜测,他也不好选择支持杨尚书,宫里也没有明显的态度,只是让他们商议着办。

这次不同了,蓟镇大军入辽东,蓟镇兵力必然空虚,这是决计不行的。”

“最怕杨选执拗,不肯听从兵部和内阁的意见,现在的情况和当初不同了。”

魏广德还是有些担忧道,“最怕这时候他已经派兵去了山海关,到时候就算追回,也颇耗费时日,若鞑子乘机南下攻打蓟镇边墙,结果疏为难料。”

而此时的杨选,正如魏广德所说,在总督府里也是度日如年,现在的他急于做出一些成绩,好化解些朝堂的攻讦。

他已经收到消息,六科和都察院的科道言官已经有人开始上奏弹劾他了,而且响应人数众多,相信西苑很快就会被这些弹劾奏疏淹没。

现在的杨选,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在鞑子攻打辽东城池的时候,蓟镇大军能够及时抵达战场,击败这些蒙古鞑子,杀死他们。

对于杨选来说,他也是要争分夺秒的。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辽东的求援急报会不会就送到自己手里,所以他早早就向蓟镇总兵下达手令,命他速速带兵出山海关,救援辽东。

当然,他下达这份手令时也没有忘记向蓟镇长城各处关隘下达严加戒备的命令,他可不希望被人偷塔。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这道命令还是要下的。

这就是官场生存之道,明知蓟镇大军外调后,对于蓟镇的防御肯定会出现纰漏,可该做的还是要做,否则那才是失职。

心中虽然慌乱,可杨选心中也生起一种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

是的,在杨选看来,如果不是杨博拖他的后腿,如果不是杨照实在太蠢,他那里会沦落到当前的地步。

杨选的仕途,其实和杨博是很相似的,由蓟镇总督为跳板直入中枢成为九卿之一。

杨博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和魏广德分手后,张居正看看天色,直接就去了徐阁老府上。

内阁在短暂慌乱过后已经恢复以往的平静,开始布置善后事宜,包括让太仆寺增购战马补充辽东损失等,至于防备杨选派兵救援辽东,内阁知道兵部的筹划,自然不会专门给杨选下文。

这些,都是之前嘉靖皇帝召见时说好的,自然不会想到还会有差错。

在徐阶和袁炜看来,此时的杨选应该是惊慌失措才是,他的下一步应该都是听京城的命令,绝对不敢再擅自做主。

恶人,还是兵部去做好了。

不过张居正登门后,把在裕王府里发生的一幕原原本本告诉了徐阶,特别是魏广德的担心。

志大才疏,不堪大用。

这是魏广德对杨选的评价。

“出王府的时候,魏广德还和我析说了此刻杨选的心态,他以为此时言官弹劾下,他必然急于做出功绩,此前朝廷担心鞑子借机攻取辽东城池,想来此时杨总督必然也会有此担忧。”

张居正最后又把和魏广德分手时,魏广德分析杨选心态的话给徐阶细说了一遍。

徐阶轻捋胡须,就是静静听着,不过心中也在翻江倒海。

他此时心中有了两个顾忌,一就是杨选执意妄为,抽调蓟镇兵马援辽,让京畿防务空虚,二则是有些担心魏广德。

魏广德在裕王府里太出挑,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弟子张居正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魏广德看起来有些人畜无害,可官场上的事儿,不是你害不害人那么简单。

只要对他有威胁,徐阶都不介意想办法把人除去,就如当初高拱想把魏广德弄到福建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