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李元昌的“孝心”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9 字 3个月前

听到是张阳将自己入长安城祭拜父皇的奏章给驳回了,他勃然大怒,“又是他!”

一群侍从纷纷低着头,有人道:“已派人向太子殿下送信了。”

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听到梁建方与晋王正在说着骊山,留神了片刻。

殿内的父子俩安静良久,也不知道陛下此刻做了何种决定,李承乾神色凝重的走出了甘露殿。

狄仁杰觉得陛下要对薛延陀动手,并非因为薛延陀不服管教,而是要肃清外敌和隐患。

梁建方抚须道:“你就是与晋王厮混的狄仁杰。”

张心安抓着一只嘎嘎叫着的鸭子,那鸭子正在扑腾着,叫个不停,“爹,快烧锅造饭,孩儿抓了一只鸭子。”

走到了刑部官衙门口,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等着。

扩张是一件很伤国力的事,需要的成本很大。

天还未彻底明亮,东边的天际边已出现了蔚蓝,狄仁杰跟着群臣走入朱雀门,在承天门前停下脚步。

狄仁杰站起身,“骊山?”

刘德威坐下来,整理着眼前的文书。

“爹!快炖了它!”

狄仁杰走入大理寺,孙伏伽笑道:“你小子怎来了?”

“小子是晋王殿下的好友,但没有厮混过。”

看着日头逐渐升高,狄仁杰靠着门槛便想再睡会儿。

裴行俭也得以空闲下来。

“为何?”

狄仁杰捧着大理寺要回复刑部的文书脚步匆匆,走着的时候,听到狂放的笑声。

而且阿史那杜尔与阿史那伏念也都听从天可汗号令。

狄仁杰匆匆行礼,“小子在刑部还有事,不便久留,先告辞了。”

“仁杰!”

也不知过了多久,狄仁杰感觉到自己双脚已离地,从昏睡中惊醒睁开眼时吓了一跳,眼前是一张满是大胡子的大脸。

挑拣要送去大理寺的文书,狄仁杰捧着这些一路走向大理寺。

刘德威这才松了手,“听说你小子与张柬之走得很近?”

几人来到了修建好不久的曲江里,也见到了薛仁贵与王玄策。

他可以趁着众人回去用饭休息的工夫,挤出时间来检查一遍骊山的批复的奏章。

正是最胡闹,最难管的年纪。

“喏。”

只要突厥的阿史那氏向天可汗臣服,突厥就能稳定。

批复完这些奏章已是午后,张阳拿过小武汇总的图表,关中各县种树总数加起来也只有八千余棵。

良久,等中书省的人都散了,岑文本吃着一边吃着饭食,嘴里嚼着仔细检查着。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张阳放松着胳膊,让婶婶将这些奏章送到村口,会有人在村口接受奏章的。

“抗命就抗命了。”

长安城的东面,骊山以东潼关境内。

“全凭父皇决断。”

“怎么?不愿意?”

“这些文书收拾好,送去大理寺,安心给老夫做事,你不愿意也没用了。”

岑文本欲言又止,皱眉吃着饭食,没有反驳。

薛仁贵听得很用心,倒是王玄策一脸的无所谓,他不愿意再去波斯或者是天竺,路远不说环境还很差。

为了治理薛延陀,朝中付出了很多成本,这帮蛮夷不服管教,他们又不像突厥。

孙伏伽点头道:“也好,在你科举入仕之前先在刑部打磨两年,等你入仕之后再来大理寺做事会更顺手一些。”

“大将军,晋王殿下。”

侍从又道:“齐王之乱便是张阳的弟子晋王殿下平定的,当初陛下赐予汝南公主封地时与齐王的母妃有了矛盾,现在又折在了张阳的弟子手中。”

“此人心思沉重谋算深远,数年之后还能算旧账,这等人物不好得罪。”

“老夫怕他?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幸进的驸马!”

见李元昌还是一脸的烦闷,侍从又嘱咐道:“而且朝中传言,现在长孙无忌与骊山也有所来往,至于来往交情有多好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