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李元昌的“孝心”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9 字 3个月前

狄仁杰挣开他的手,“刘尚书。”

别看这个刘尚书是文官,其实他是个武人,力气大得很,刚挣脱又被他拎了起来。

家门口传来了儿子的喊声,张阳回头看去,“怎么了?”

刘德威也看着这张细嫩的胖脸,笑道:“混账小子。”

京兆府内,李义府帮着裴行俭做了很多事。

“嗯,尚书左丞批复的。”这小吏神色扭捏,“不过刘尚书也说了要是狄公子不去了,他会亲自带着官兵来捉拿。”

刘德威一回来便知往后的清闲日子不在了。

李治带着梁建方而来。

岑文本这些天一直与中书省众人商议着修订国史的事,见到骊山将奏章批复好了,他让人带了饭食过来。

张阳书写着给各县的批复,除了退耕还林还要疏通河道,关中夏季雨水较少的时候需要疏通河道,等秋雨来之前保证河道的疏通。

甘露殿内,李承乾带着一卷书信走来,“父皇,汉王叔的书信。”

“太子殿下多少会给老夫情面,只要太子向陛下开口,老夫定能回长安城祭拜。”

狄仁杰神色震惊,“当真如此?”

“小子有腿,可以自己走。”

“刘尚书说的是。”

对方回道:“刑部尚书刘德威。”

薛仁贵问道:“如此说来,席君买将军这一次去了波斯,就要北上攻打高卢了?”

“你是个可造之才,少与这种庸才走得太近。”

早朝开始了,狄仁杰无所事事地走在皇城中,但凡看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他就要行礼。

张阳颔首道:“我知道了,你先收拾下去吧。”

话还没说完,马周道:“你还是怀疑张阳的人品,不然你就不会检查。”

“嗯,夷男可汗要过世了,薛延陀内乱已有了迹象,准备派兵镇压,薛延陀与突厥向来有旧怨,阿史那杜尔虽说能用,但还要唐人将领代为镇压。”

翌日,许敬宗要去早朝就带着狄仁杰,一路上嘱咐着,“近日少和裴行俭走动。”

骊山批复的奏章送入长安城,也进入了中书省。

礼部就不错,以后就去礼部吧,心中有了计较。

李世民的眼神多了几分失望之色,沉默着没有说话。

听到晋王呼唤自己,狄仁杰妥协的停下脚步,“晋王殿下,梁大将军。”

狄仁杰一脸无所谓的道。

“喏。”

“嗯?薛仁贵和王玄策呢?”

晋王李治正在与他说着话,狄仁杰装作没看见,脚步加快了不少。

张阳走上前,夺过他手中的鸭子,“赶紧找婶婶将衣服换了,给你娘看见了,又要罚你。”

狄仁杰放下手中的棋子,犯难道:“小子都说了,不想去他的刑部做事。”

岑文本道:“并不是觉得张阳的人品不好,只是他这人行事主张太过……”

李世民放下茶碗,“你觉得应该让汉王回来吗?”

梁建方颔首道:“张士贵留在那破地方修建都护府,北上攻打高卢人需要一个将领,波斯境内还需要一支唐军与唐军将领。”

闻言,狄仁杰神色凝重的看着棋盘,“哪位刘尚书?”

当年陛下有严令,没有旨意不得回长安城,李元昌得知李渊过世的消息,还是私下入关了。

张阳写了一个否决的批复,便将这份奏章放在一旁。

汉王李元昌如今年有二十四岁,就躲在潼关,瞒着消息。

如今病体稍有康复,就想要来长安城祭拜,尽一个儿子的孝道。

李世民喝着茶水道:“汉王?”

傍晚的时候,才让人将这些奏章都分发朝中各部,关中各县。

这朝堂上还真是没一个好人。

“好!我们这些西征的将领也该好好喝一场,可惜张士贵要留在那里。”

那小吏又道:“是中书省的要求,刘尚书说了狄公子要是不去,就是抗命。”

“爹!”

“哈哈哈……”许敬宗抚须笑道:“让你去就去,岂能犹豫不决,既然是县侯的意思,你就走一趟,若那刘德威敢欺负你,老夫拆了他的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