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谋略辽东以东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71 字 3个月前

因为来长安述职,张大安和李义府先一步到了,在后方还有高句丽王与渊盖苏文,并且带来了留在高句丽的部分前隋将士的尸骨。

这些尸骨都是中原的将士,也都是中原的好男儿,这些尸骨自然要带回来,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归乡。

这是李世民心中一直牵挂的,这些将士为收复高句丽征战,埋骨他乡,只是过了近三十年,这些尸骨才收回来。

张大安与老师和师母说完了话语,他解释道:“兄长,我们要如何安排高句丽王。”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道:“老许,你以为如何?”

许敬宗俯首道:“自然是让他赔罪。”

李大象又道:“还要让他在太极殿赔罪。”

“如此还不够。”李义府上前一步道:“这个高句丽王懦弱无为,导致高句丽境内被渊盖苏文祸乱,下官斗胆一言。”

看了看在场众人的脸色,李义府又道:“当取缔高句丽王的身份,在高句丽扶持一个新王,并且往后安东都护府建设好,在高句丽施行州府郡县制,由中原官吏接管。”

张阳观察和李义府,在场的有许敬宗这个礼部尚书,余下都是礼部的侍郎。

李义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文散官,充其量不过是个鸿胪寺少卿,就这样他还壮着胆子,在三位侍郎与礼部尚书面前抢话。

足以可见这个人对功利的心切。

老师与师母先带着大象,大素,大安三人进了村子,一家子好不容易团聚。

眼前就剩下了许敬宗与李义府。

张阳也在大唐的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了,要人脉也算是有点,要说权力几乎是没有的,为官七载也算是官场的老油子了。

心中莫名觉得,将来这个李义府的权力甚至会比自己还要大。

当然了,在李义府上头还有一个许敬宗,老许同样也有功利心,但他的功利心没有李义府这个锋芒毕露。

像李义府这样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梯子,他就会踹下所有人,自己往上爬。

只不过李义府并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阳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div class="contentadv"> 历史的长河中,李义府这样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他这样的人太多了。

张阳笑道:“老许以为呢?”

许敬宗蹙眉道:“义府兄弟说得也无错,高句丽自古以来就很动荡,又因为辽东疏于管制,这才会这样,拿去高句丽王的身份,将他贬黜为庶人,朝中一定会有非议的。”

听许敬宗这么一说,李义府幡然醒悟,顿时明白了许敬宗的忧虑,连忙又道:“是下官考虑不周,许尚书所言更有远见,所忧虑是在下没有想到的,以后还要多向许尚书请教。”

张阳不由得心中发笑,这个李义府还真是一个人猫,这么快就开始显出了自己卑微讨好的姿态。

“温挺怎么样了?”

这个温挺是温彦博老先生的儿子,因为老先生一句话他带着门客二话不说就奔赴了辽东。

不愧是老先生的儿子,为了家国远赴辽东,没有犹豫。

李义府低着头解释道:“拿下了高句丽之后温挺兄弟才得知了老先生过世的消息,后下官与大安整顿高句丽事宜,温挺兄弟一直都在披麻戴孝,并且在回辽东后,他沿途去了祖地亲自去祭拜了老先生,后又回了辽东,如今来看他多半已经过江又去了高句丽。”

张阳听着他的话语,他没说的是温挺得知老先生过世的消息后很愤恨,带着人在百济胡乱杀人。

当然了,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不过杀了几个作乱的百济人,礼部想要将这些件事压下来也是轻而易举。

张阳在地上画了一个圈,低声道:“我近日时常看典籍,从商君论一直看到了苏秦传。”

话音刚落,李义府的神情惊愕,以骊山县侯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有这偌大的家业,还需要看这么多的典籍?从商君论一直看到苏秦。

心中暗暗多了几分敬佩,都已经是县侯又是陛下重用之人,还能如此苦读,想来足以见得这个县侯的刻苦。

李义府当年科举入仕也见过很多人,他们多数在科举前苦读,科举过后就将书卷当柴火烧了,因为这些人都已经入仕了,那些书籍便是他们的痛苦来源,撕了痛快,烧之后快。

只是这人猫不知道的是,张阳完全是闲着无事才去看那些书,不要怀疑一个无聊的人会做多少无聊的事情,汉书史记翻看了大半。

在这个精神生活不丰富的大唐看书就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并且这一看从当初的太子东宫看到了崇德坊,再从崇德坊看到了陛下的藏库。

不说是饱读之辈,也算是颇有见地,尤其对古时各地的记载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