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明主张法于天,以制强良之人。”
道理虽然清楚,但却有一个陷阱在其中,那就是“张法于天”中的“于”被写作“于”,稍有不慎,或是对原文记忆不清楚,就会着道。
秦枫居然也写对了。
法正不禁讶异,下意识再看几条儒家考题,无一例外,都被秦枫绕开了陷阱,书写得完全正确。
法正奇之。
他不禁一愣,对着身边两名考官,低声说道:“此子不凡啊!”
一旁与庆家公子模样有几分相似的副考官,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恨,但他很快收起异样,露出官样的笑容:“江山代有才人出,法考官,焉知来者不如今啊?”
法正对于这名副考官的话似乎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一时说不上来,只得继续拿着秦枫的试卷“对答案”,越对,越是啧啧称奇。
无一例外,都是对的。
甚至有一条偏门的名家考题,连法正自己都不能确定,居然都被秦枫给答出来了。
要知道,上清学宫为什么入学选拔要考察看似呆板的百家学说,看学子们能默写出来多少。
原因就在于,学宫既需要儒道的人才,也需要为诸子百家寻觅人才。
倘若对于百家之说都没有研究,必然会导致进了学宫之后在儒道上钻牛角尖。
反之,则会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而秦枫,在考察知识面的这场选拔当中已然鹤立鸡群。
法正对于面前这个叫秦枫的学子,好感也是倍增。
甚至他都在想,要不要等他确认通过了入学选拔之后,与这个学子谈上一谈,看看能否将他培养成法家的高徒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