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设计的是跟后世那种差不多的齿轮,而链条其实是一种比较需要精密加工的东西,因为上面的零件细小又灵活。

这年头没有高科技工业器械的话只能通过手工打造。

手工打造一大特点就是极其耗费时间并且需要的钱财也多。

不过现在他们这里的问题在于就算想要耗费钱财都不行,他们没有会这玩意的手工匠人。

瓯雒族打铁的工艺都是骆时行给改进的,还指望他们制铁的手工艺多发达吗?

当然他们在木制品上的手工艺还是不错的。

骆时行思索了半天最后只好放弃链条,然后将两端齿轮放大互相咬合,这样在手柄转动的时候,大齿轮就会带动小齿轮,实现两边的滚轮一起滚动。

但是这样又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上面的大滚轮灵活调整高度。

如果是链条的话可以根据滚轮的高度来调整链条的长短,而且这个灵活调整能够让轧辊机在更多地方应用。

若是无法调整的话,那么榨油的轧辊机就只能榨油用。

虽然专机专用很好,但是他们现在这不是资源有限嘛,手上的油菜籽要等到八月底九月初播种,四月份收获,再加上晾晒挑选什么的,怎么也要五月份才会用的到这玩意。

现在做出来就是要放置一年才能用,但又不能等到明年再去做,要不然若是中间有什么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还要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