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页

尤其是政治风险,很是不小。

不过,这些东西对杨锐的杀伤力很小。

技术员就是这样,任你外面天翻地覆,只要科学不变,就总有一片立足之地。

越是高端的技术员,越是如此,就像是一艘船在水上,技术壁垒形成了吨位,能够对抗政治风浪。

普通技术工是裸泳级,碾压澡盆级的风浪,普通工程师如游泳圈级,碾压泳池级风浪;普通专家如快艇级,碾压湖泊级风浪;专业学者如驱逐舰级,碾压海洋级风浪,高端学者根据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巡洋舰级,有的是战列舰级,有的是航母级,只要自己不作死往飓风里钻,照样碾压大洋级风浪。

杨锐基本已经到了核潜艇级,他的敌人唯有核潜艇,以及毁灭级的风浪。

类比德国人冯布劳恩,他在德国做出了v2火箭,战后却在美国主持完成了土星5号火箭,从而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

相比二战的风浪来说,一次g标准的制订和执行算得了什么。

“你是要我在前面顶雷啊。”杨锐撇撇嘴,道:“g审核委员会遇到的麻烦,怕是比我做人体基因组计划还多。”

“对你来说,g审核委员会遇到的麻烦,都不算是麻烦。”胡池站起身,帮杨锐倒茶,道:“你只要按照规定来执行,谁能说得了一二三四。”

规定还是杨锐来决定修改的,这个确实是权力集于一身。

杨锐不禁沉吟起来。

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对他来说也不新鲜了。

学者做到顶峰就是这样,合规的人太少了,想找个能监督到自己的人都为难。

就像是杨锐制定g标准,国内谁人可置喙?

别说国内了,就是国际范围内,fda的g标准,都被杨锐影响了。他们下一波再做标准修改的时候,参与的专家都得将杨锐的论文读一遍才能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