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2页

“我想回老家的。”许静轻声道:“去哪个单位,我也没想好呢。”

“你是北师范的毕业生,回老家的话,进教育部门是很容易的。”景语兰自己就是北师大的老师,就给许静说明了一句。

刘珊又瞄了景语兰一眼,不由的撅撅嘴。

倒是许静自己思考了起来。

“姚尺他们哎,有谁联系到了吗?”曹宝明继续给鸡翅翻面。

杨锐道:“让他们到北京过来了。”

“来北京了?”王国华没想到杨锐这么雷厉风行。

从河东到北京,说起来就是一天一夜的路程,可是想想其中的花费和时间,也还是不轻松的。后世双休日有高铁的年轻人,也经常只是将说走就走的旅行挂在嘴边,80年代单休日的绿皮车,坐起来的成本就更高了。许多热门路线,甚至要拿出一整天的时间用来排队买票。

为了毕业分配的事情,跑一趟北京倒是不算什么,但是,杨锐能影响到河东的高校的毕业分配吗?

王国华想到就问了出来,道:“你可要有想法啊,让他们白跑一趟的话,同学们都无所谓,他们家里人就不一定说什么了。”

“肯定是有想法嘛,就是不方便电话里说。”杨锐笑笑。他的身份不同了,平时也无所谓,但的确不适合在容易录音的电话里,说重要的事情了。

那是授人以柄的傻缺行为。

刘珊此时从沉默中醒了过来,突然插了一句,道:“河东的大学,为什么要听你的。”

“简单的说。”杨锐思忖着,怎么能说出不那么装逼的话呢,想来想去,道:“国内的大学,基本都得卖我个面子。”

地球上就没有哪个大学是能自负盈亏的。不能自负盈亏的学校,就要受到资金提供方的钳制。国内的大学固然是公立大学没错,但他们要想维持自己目前的经费水平,甚至有所上升,就得接受各方的控制,比如说,来自各种各样的委员会的审查——更进一步,为了准备各种各样的委员会的审查,学校还得受到各方的进一步限制,比如论文数量,参加和举办的国内国际会议等等,都不是学校自身所能决定的。

相比之下,杨锐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就太高了,对上层的影响力更是在不断膨胀。

可以说,未来越是重要的学术决定,就越少不了杨锐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