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3页

那才是越活越回去呢。

在王良才的带动下,很多实验室里的研究员都来的比往常早了。最明显的当属苏帆。

如今算来,苏帆当属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老人了。

他是杨锐挖小牛的时候,第一批挖到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以后就还开了自己的课题组,专门就做克隆相关的研究。

应该说,他的课题组还是有很不错的产出的,在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做牛的胚胎移植的时候,就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

之后,苏帆又加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也承担了不少的工作。

不管是以哪个时期的评价标准来看,苏帆都算是小有成就的科研员。

但是,凡事最怕的是比较。

与苏帆同期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本家苏先凯,开局一条狗,独立开启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苏帆后期加入进去,甚至都不是给苏先凯做副手,而是在范振龙和谷强之后,是三把手四把手的存在。

其他人或许能忍,苏帆对此却是一点都不能忍。

从北燕农学院毕业的苏帆,对于差别待遇向来都很敏感。也许是遭受的歧视多了,所以,从很早以前开始,苏帆就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安排。

学术界的学历歧视,算是最赤裸裸的歧视了,而要打破它的禁锢,就得将学历和能力分开。

强调自己的能力,从而证明学历只是年少无知时贪玩所致,是受到学历歧视时的常用手段。

苏帆也是如此。

直到之前的单位,撕破了能力决定职称的遮羞布,苏帆才跳槽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苏帆过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但就心理来说,他的压力并没有减轻。